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2页 |
·学校与社区的沟通是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 第9-10页 |
·我国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使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现实需要 | 第10页 |
·我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差强人意 | 第10-12页 |
·大量宝贵的课程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 第11页 |
·开发与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促进学校课程发展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 | 第12-14页 |
·理论层面 | 第12-13页 |
·组织制度层面 | 第13页 |
·实践层面 | 第13-14页 |
·国内 | 第14-17页 |
·理论层面 | 第14-15页 |
·实践层面 | 第15-17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有助于实现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 第17-18页 |
·有利于推动学校课程的发展完善,丰富课程理论 | 第18页 |
·实践意义 | 第18-20页 |
·有利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个体社会化 | 第18页 |
·有助于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 第18-19页 |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19页 |
·为实现教育创新提供环境支持,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新生活教育” | 第20页 |
·后现代课程观 | 第20-21页 |
·杜威“教育本质论”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文献法 | 第22页 |
·调查法 | 第22页 |
·研究步骤 | 第22-23页 |
·问卷编制 | 第22页 |
·调查实施 | 第22-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页 |
第2章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社区 | 第23-24页 |
·课程资源 | 第24页 |
·社区课程资源 | 第24-26页 |
·社区课程资源的概念 | 第24页 |
·社区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24-25页 |
·社区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25-26页 |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 第26页 |
第3章 锦州市中小学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6-41页 |
·锦州市社区课程资源的实地调查 | 第26-29页 |
·社区人力资源 | 第26-27页 |
·社区文化资源 | 第27-28页 |
·社区物质环境资源 | 第28-29页 |
·锦州市中小学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 第29-36页 |
·认识层面 | 第29-31页 |
·实践层面 | 第31-36页 |
·组织制度层面 | 第36页 |
·锦州市中小学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1页 |
·学校和教师本身对社区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 第36-37页 |
·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开发能力缺失 | 第37-38页 |
·学校与教师视野局限,开发范围狭窄,利用途径与方式单一 | 第38页 |
·组织机构缺失,制度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力 | 第38-39页 |
·学校与社区长期隔离,沟通不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困难重重 | 第39-40页 |
·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力 | 第40页 |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及其改进机制缺失 | 第40-41页 |
第4章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对策 | 第41-47页 |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 第41-43页 |
·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 | 第41页 |
·立足“特色”原则 | 第41页 |
·互惠互利原则 | 第41-42页 |
·充分开发原则 | 第42页 |
·实用实效原则 | 第42-43页 |
·资源共享原则 | 第43页 |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43-47页 |
·转变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 第43页 |
·提高教师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43-44页 |
·推进组织制度建设,建立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解放思想,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 第45页 |
·加强政府的统筹领导,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职能 | 第45-46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机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一 | 第51-54页 |
附录二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