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状况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一) 认同的内涵 | 第9-10页 |
(二) 思想政治课认同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现状及特点 | 第11-16页 |
(一)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现状 | 第11-15页 |
(二)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现状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三、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现状的归因分析 | 第16-23页 |
(一)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的归因分析 | 第16-17页 |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带来了生机 | 第16页 |
2、传统思想的积极作用、现代社会向善性的积极影响 | 第16页 |
3、客观事实是高中生所作价值判断的重要前提 | 第16-17页 |
(二)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认同的归因分析 | 第17-19页 |
1、教学中的“虚效” | 第17-18页 |
2、评价方式的“异化” | 第18-19页 |
(三)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问题的归因 | 第19-23页 |
1、家庭因素 | 第19-21页 |
2、学校因素 | 第21页 |
3、社会因素 | 第21-23页 |
四、提高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的策略 | 第23-30页 |
(一) 家庭应为学生提供认证自我的场所 | 第23-24页 |
1、转变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 第23页 |
2、创设优良的家庭德育环境 | 第23-24页 |
(二)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内外结合的认同氛围 | 第24-28页 |
1、教师——提高主体认同的主要因素 | 第24-26页 |
2、师生互动——促进思想政治课认同的关键 | 第26-27页 |
3、评价方式——推动主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7-28页 |
(三) 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印证认知的保障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