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信息时代促使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第11-12页 |
·高校网络课程学习社区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开源CMS为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提供支持 | 第13-14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概念 | 第14-15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组成要素 | 第15-16页 |
·网络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术语界定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Claroline平台的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模型设计 | 第23-34页 |
·基于Claroline平台网络课程学习社区构建的技术支撑 | 第23-27页 |
·Claroline的功能分析 | 第23-25页 |
·Claroline的教学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基于Claroline平台网络课程学习社区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 | 第27-28页 |
·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 | 第28页 |
·认知学徒制和合法边缘性参与理论 | 第28-29页 |
·基于Claroline平台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 | 第29-34页 |
·学习社区模型总框架 | 第29-31页 |
·学习社区具体构建方式 | 第31-34页 |
第3章 学习社区的具体展开—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例 | 第34-45页 |
·课程介绍 | 第34-37页 |
·课程的背景 | 第34-35页 |
·课程的设计思路 | 第35-37页 |
·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过程 | 第37-40页 |
·课程学习社区的实现——以“教育技术发展沿革”学习内容为例 | 第40-45页 |
·学习社区的具体实现方案 | 第40-42页 |
·在线讨论(CLFRM)活动的实施 | 第42-43页 |
·作业完成(CLWIKI)活动的实施 | 第43-45页 |
第4章 《教育技术学导论》网络课程学习社区实现的效果分析 | 第45-75页 |
·分析方案的设计 | 第45-48页 |
·数据分析对象 | 第45页 |
·分析方法和工具 | 第45页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45-46页 |
·问卷和访谈设计 | 第46-48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 | 第48-55页 |
·学生参与动机层面的分析 | 第48-50页 |
·学生满意度层面的分析 | 第50-52页 |
·学生忠诚度层面的分析 | 第52-54页 |
·教师访谈分析 | 第54-55页 |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 第55-64页 |
·SNA的研究单元和基本概念 | 第56-59页 |
·SNA的图形理论和形式化表达 | 第59-62页 |
·SNA的应用现状 | 第62-64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在线讨论”部分的SNA分析 | 第64-69页 |
·网络整体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学生的参与性分析 | 第67-68页 |
·学生的小团体分析 | 第68-69页 |
·多维量表(MDS)分析 | 第69页 |
·网络课程学习社区“作业完成”部分的SNA分析 | 第69-73页 |
·网络整体结构分析 | 第71页 |
·学生参与性分析 | 第71-72页 |
·多维量表(MDS)分析 | 第72-73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9页 |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论文贡献 | 第76-77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部分 | 第85-89页 |
附录1 学生参与动机的问卷调查 | 第85-86页 |
附录2 学生对学习社区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 第86-87页 |
附录3 学生对学习社区忠诚度的问卷调查 | 第87-88页 |
附录4 Claroline1.8 的安装说明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