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军人犯罪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8页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8-12页 |
二、秦汉军法述源 | 第12-15页 |
三、秦汉军人的基本构成 | 第15-21页 |
(一) 士卒构成 | 第15-17页 |
(二) 军吏构成 | 第17-18页 |
(三) 上层将领 | 第18-21页 |
四、军人犯罪的条目种类 | 第21-61页 |
(一) 违犯军令、军纪 | 第21-36页 |
1. 背军逃亡 | 第22-23页 |
2. 畏懦逗留 | 第23-25页 |
3. 后期、不至质 | 第25-26页 |
4. 亡失多、亡军 | 第26-28页 |
5. 沮败、失利 | 第28-29页 |
6. 违抗作战指令 | 第29-31页 |
7. 违反军中禁约 | 第31-32页 |
8. 作战不力、纵敌逃逸 | 第32-33页 |
9. 窥窃、泄漏、隐瞒军情 | 第33-34页 |
10. 上功不实、争功 | 第34-36页 |
(二) 违犯军中规章制度 | 第36-46页 |
1. 擅离职守、不值宿卫 | 第37-38页 |
2. 失期、留迟军令 | 第38-41页 |
3. 私斗、虐伤、虐杀属下 | 第41-42页 |
4. 吏卒逃亡、阑度关塞 | 第42-44页 |
5. 器械、物资保管不善 | 第44-45页 |
6. 职事不谨 | 第45-46页 |
(三) 违犯特别律条 | 第46-51页 |
1. 乏军兴 | 第46-48页 |
2. 擅兴征发 | 第48-49页 |
3. 专擅、诈伪 | 第49-50页 |
4. 见便不发、贻误军机 | 第50-51页 |
(四) 政治犯罪 | 第51-55页 |
1. 谋国叛逆 | 第51-53页 |
2. 卷入政治纷争 | 第53-54页 |
3. 僭越礼仪 | 第54-55页 |
(五) 经济犯罪 | 第55-57页 |
1. 贪赃、收受贿赂 | 第55-57页 |
2. 挪用军队资产 | 第57页 |
3. 上计不实 | 第57页 |
4. 僭奢 | 第57页 |
(六) 涉民犯罪 | 第57-61页 |
1. 虐杀、殴伤百姓 | 第58-59页 |
2. 经济纠纷 | 第59-61页 |
五、军人犯罪检举、审判、执行 | 第61-73页 |
(一) 对各级军人的检举、监督机构 | 第61-66页 |
1. 将吏对士卒的管辖权 | 第61-63页 |
2. 军正执掌刑罚 | 第63页 |
3. 各种检举机构 | 第63-66页 |
(二) 量刑、审判 | 第66-69页 |
1. 将领犯罪的审判 | 第66-69页 |
2. 普通吏卒审判 | 第69页 |
(三) 刑罚执行 | 第69-73页 |
1. 肉刑 | 第69-70页 |
2. 削爵与赀刑 | 第70-71页 |
3. 劳役刑 | 第71-73页 |
六、结论 | 第73-76页 |
七、附唐军令 | 第76-77页 |
八、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