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课题的提出和工程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5-22页 |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弹性体研究和弹性体有限元分析法 | 第17-18页 |
·车辆系统应用柔性多体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车辆系统动力学软件的发展 | 第21-22页 |
·D_(32)凹底平车概述 | 第22-24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车辆多体系统的方程实现与求解算法 | 第26-49页 |
·车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6-36页 |
·车辆多体系统中刚体运动方程的推导 | 第26-30页 |
·车辆多体系统中刚体间力元的方程描述 | 第30-32页 |
·基于凯恩方程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2-36页 |
·车辆刚柔耦合系统中弹性体的方程实现及处理 | 第36-43页 |
·车辆刚柔耦合系统中弹性体的运动学分析及其变形方程 | 第38-40页 |
·弹性体变形的计算分析 | 第40-41页 |
·弹性体运动方程的实现 | 第41-43页 |
·多体系统程序中的标准输入数据及其计算 | 第43-44页 |
·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 第44-46页 |
·多体系统软件-SIMPACK的算法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车辆多体系统中轮轨接触问题和非线性因素的处理 | 第49-64页 |
·轮轨接触关系的描述 | 第49-52页 |
·轮轨接触的运动方程 | 第50-51页 |
·轮轨接触几何的描述和准弹性接触模型 | 第51-52页 |
·轮轨接触蠕滑率、蠕滑力的计算 | 第52-57页 |
·轮轨接触蠕滑率的推导与计算 | 第52-54页 |
·轮轨接触蠕滑力的推导与计算 | 第54-57页 |
·车辆多体系统中轮轨系统方程的数值求解与处理 | 第57-58页 |
·悬挂非线性的处理 | 第58-62页 |
·导框横、纵向间隙的处理 | 第58-59页 |
·弹性旁承的处理 | 第59-60页 |
·轴箱悬挂垂向两级刚度的处理 | 第60-61页 |
·心盘和旁承间摩擦的处理 | 第61-62页 |
·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轨道随机激扰的实现 | 第64-76页 |
·车辆系统动态响应模拟计算 | 第64-65页 |
·轨道不平顺的形式 | 第65-66页 |
·确定性激扰及其输入 | 第65页 |
·随机性激扰 | 第65-66页 |
·轨道随机不平顺的描述 | 第66-70页 |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 | 第66页 |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表达式的理论推导 | 第66-68页 |
·国内外轨道不平顺功率谱 | 第68-70页 |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 | 第70-74页 |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70-73页 |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320t凹底平车凹底架固有动态特征分析 | 第76-90页 |
·凹底架的动力学方程 | 第76-79页 |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理论 | 第79-80页 |
·凹底架的有限元模型及其固有动态特性计算 | 第80-88页 |
·凹底架的结构特点及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1页 |
·凹底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81-83页 |
·凹底架的子结构模态分析 | 第83-88页 |
·凹底架弹性体模态阶数的确定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320t凹底平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90-107页 |
·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90-92页 |
·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92-95页 |
·车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92-94页 |
·车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94-95页 |
·车辆多体系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95-104页 |
·320t凹底平车线路动态响应测试 | 第96-97页 |
·两种模型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97-104页 |
·仿真计算中积分步长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运行速度和悬挂参数对凹底架动态响应影响的研究 | 第107-132页 |
·运行速度对凹底架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07-118页 |
·运行速度对空车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07-113页 |
·运行速度对320t重车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轴箱悬挂参数对凹底架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18-130页 |
·轴箱悬挂垂向刚度对凹底架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轴箱悬挂垂向阻尼对凹底架动态响应的影响 | 第124-130页 |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八章 凹底架疲劳强度研究 | 第132-144页 |
·凹底架结构疲劳寿命评价方法 | 第132-135页 |
·凹底架载荷—时间历程样本 | 第135-137页 |
·320t重车凹底架结构应力谱 | 第137-141页 |
·凹底架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141-142页 |
·结论 | 第142-144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6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6页 |
作者简历 | 第156-1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