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5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3-15页
  1、 研究方法第13页
  2、 创新之处第13-15页
一、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概述第15-24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涵义第15-18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15-16页
  2、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第16页
  3、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第16-18页
 (二) 思想政治素质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第18-21页
  1、 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8-19页
  2、 高校怎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第19-21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第21-24页
  1、 全面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可以准确地评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高校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第21页
  2、 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结果能够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第21-22页
  3、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是学校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重要依据第22-23页
  4、 完整连续的评价能够为用人单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思想政治素质审核的必要依据第23-24页
  5、 科学的、客观的评价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第24页
二、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一) 评价档案制度不健全,评价缺少连续性第24-25页
 (二) 评价主体模糊、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缺少沟通合作第25-26页
 (三) 评价项目不明确,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第26-27页
 (四) 学生自评、互评制度不完善第27-29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第29-47页
 (一) 坚持评价原则第29-33页
  1、 评价的基础性和非淘汰性原则第29-30页
  2、 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原则第30页
  3、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原则第30-32页
  4、 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原则第32-33页
  5、 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阶段性原则第33页
  6、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第33页
 (二)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完善的总体思路第33-34页
 (三) 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档案的建立与健全第34-35页
 (四) 明确评价主体及其权责分工第35-38页
  1、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第35-36页
  2、 明确评价主体及其权责第36-37页
  3、 协调评价主体之间、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的关系第37-38页
 (五) 明确评价内容,划分考核项目第38-42页
  1、 政治理论评价第38-39页
  2、 操行评价第39-40页
  3、 实践能力评价第40-42页
 (六) 完善评价制度第42-44页
  1、 学期评价制度第43页
  2、 学生互评、自评制度第43-44页
  3、 评优奖励制度第44页
 (七) 丰富评价方法第44-47页
  1、 调查评价法第45页
  2、 系统分析法第45-46页
  3、 比较分析法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下一篇: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教授治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