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茶树内生真菌的相互作用、内生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前言第9页
   ·内生真菌研究现状第9-13页
     ·内生真菌的概念及起源第9页
     ·内生真菌的类型第9-10页
     ·内生真菌的分布规律第10页
     ·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第10-11页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第11页
     ·内生真菌的鉴定第11-13页
       ·rDNA鉴定基础理论及特点第12-13页
       ·新的鉴定方法第13页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第13-16页
     ·内生真菌增强宿主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表现第13-15页
       ·植物内生真菌增强宿主生存竞争能力的表现第13-14页
       ·增强宿主的抗病性第14页
       ·增强宿主的抗旱性第14页
       ·增强宿主的抗重金属性第14-15页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抗性的可能机制第15-16页
       ·产抗逆性次生代谢产物第15页
       ·诱导抗性第15-16页
     ·内生真菌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成分机制的探索第16页
   ·我国内生真菌研究现状第16页
   ·内生真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17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7-19页
第2章 Xylaria sp.Ic112517的分离及初步鉴定第19-27页
   ·前言第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材料来源与采集第19页
     ·培养基第1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9-20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第20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0-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菌株Ic112517的分离纯化第22页
     ·菌株Ic112517的形态特征第22-23页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第23-24页
     ·Ic112517的ITS测序结果与分析第24-25页
   ·小结与讨论第25-27页
第3章 Xylaria sp.Ic112517重寄生机制第27-41页
   ·前言第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菌株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主要仪器第28页
     ·芒果球座菌与Xylaria sp.Ic112517的对峙培养第28页
       ·芒果球座菌的培养第28页
       ·Xylaria sp.Ic112517的培养第28页
       ·对峙培养第28页
     ·显微观察第28页
     ·自发荧光的显微观察第28页
     ·H_2O_2的检测第28-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41页
     ·芒果球座菌与Xylaria sp.Ic112517的对峙培养第29页
     ·芒果球座菌与Xylaria sp.Ic112517对峙培养的显微观察第29-33页
     ·自发荧光的显微观察第33-37页
       ·对峙培养早期自发荧光显微观察第33-34页
       ·对峙培养中期自发荧光显微观察第34-35页
       ·对峙培养晚期自发荧光显微观察第35-36页
       ·H_2O_2的检测第36-37页
     ·小结与讨论第37-41页
第4章 芒果球座菌与茶叶互作关系的探讨第41-47页
   ·前言第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茶多酚对芒果球座菌的影响第41页
     ·芒果球座菌发酵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茶多酚对芒果球座菌的抑制作用第42-43页
     ·芒果球座菌发酵液的HPLC检测分析第43-46页
   ·小结与讨论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附录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个人简历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霉△~6-脱饱和酶基因及其5端侧翼区域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下一篇:苏云金芽孢杆菌FZ62蛋白酶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