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经济人”假设 | 第11-13页 |
一、理性行为 | 第11-12页 |
二、最大化原则(Maximization Principle)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基本定理 | 第13-15页 |
一、科斯定理 | 第13-14页 |
二、波斯纳定理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分析工具 | 第15-20页 |
一、函数关系 | 第15-17页 |
二、图像 | 第17-18页 |
三、博弈论 | 第18-20页 |
第四节 最终指向:效率 | 第20-23页 |
一、帕累托效率(Pareto superiority) | 第21页 |
二、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的优势与局限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的优势 | 第23-27页 |
一、揭示法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符合时代要求 | 第23-24页 |
二、对法律进行实证性经济分析,具有明显的定量分析优势 | 第24-26页 |
三、为部门法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标准,现实指导意义更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局限 | 第27-37页 |
一、“经济人”假设的片面性 | 第27-30页 |
二、方法论主观主义的“硬伤” | 第30-32页 |
三、经济分析思维的盲点 | 第32-33页 |
四、法律价值的单一化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的调整与突破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波斯纳后期建构一套伦理学基础的尝试 | 第37-40页 |
一、波斯纳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 第37-38页 |
二、“财富最大化”伦理学的产出性与合作性 | 第38-39页 |
三、“财富最大化”伦理学的权利分配原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非主流学派对传统范式的突破 | 第40-49页 |
一、麦乐怡倡导的“新法律经济学” | 第40-42页 |
二、法律经济学的公共选择学派 | 第42-44页 |
三、法律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学派 | 第44-46页 |
四、其它最新进展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未来发展进路 | 第49-54页 |
第一节 修正“经济人”模型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坚持比较分析的路线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实现方法论上的多元化 | 第51-52页 |
第四节 考察社会治理的多种方式 | 第52页 |
第五节 法律与发展经济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