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法律功能及其实现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2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社会转型”理论综述第8-9页
 三、当代中国法律功能的现实问题第9-10页
 四、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第12-28页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理论分析第12-19页
  一、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总体特征第12-13页
  二、影响社会结构变化的因素第13-17页
  三、划分社会结构序列的标准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分析第19-20页
 第三节 目下中国社会结构的认知第20-24页
  一、小康社会与西方中产阶级社会的辨析第21-22页
  二、前小康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期第22-23页
  三、当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影响第23-24页
 第四节 社会结构转型失范引发的负影响第24-27页
  一、新阶层与其他阶层间矛盾日益尖锐第25页
  二、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化第25-26页
  三、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变化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社会结构与法律功能的关系第28-37页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法律的关系第28-31页
  一、国家意志只是法律的外衣第28-29页
  二、法律无本质而有核心——社会结构关系第29-31页
 第二节 社会结构对法律功能的决定作用第31-35页
  一、社会各阶层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方式对法律功能的决定作用第31-32页
  二、社会结构变化不同阶段对法律功能的影响第32-34页
  三、社会阶层的不同组成形式决定法律功能的性质第34-35页
 第三节 法律功能对社会结构的逆作用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法律功能的重新定位第37-47页
 第一节 “平衡”是当代中国法律的核心功能第37-41页
  一、法律发挥调和社会阶层矛盾的功能要以“平衡”为首第38-39页
  二、法律的社会公共管理功能必须彰显“平衡”能力第39-41页
  三、法律的“平衡”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契合第41页
 第二节 法律应注重新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第41-45页
  一、不同社会阶层间矛盾产生的根源第42-44页
  二、通过法律调和社会阶层间矛盾第44-45页
 第三节 法律对社会阶层内部矛盾的调和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法律功能的实现第47-59页
 第一节 目下中国法律功能的实现状况第47-49页
  一、法律直接功能强,间接功能弱第47-48页
  二、刑事、民商事法律功能强,行政法律功能弱第48-49页
 第二节 法律功能实现的基本要求第49-55页
  一、“法律信仰”观念的培育第49-50页
  二、法律功能实现的主体因素第50-52页
  三、法律功能实现所需的客观环境第52-55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功能实现的对策构想第55-58页
  一、继续普法教育,培养公民法律信仰第55-56页
  二、深化城乡一体改革,缩小城乡差距第56页
  三、构建“有限政府”,用法律管控社会第56-57页
  四、逐步建立“全民诚信体系”第57页
  五、建立健全各执法部门资源联动体系第57-58页
  六、扩大媒体介入权和知情权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
下一篇:法治与村民自治的契合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