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勘察方法及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岩溶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岩溶状况 | 第20-24页 |
·岩溶及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岩溶及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 | 第22-23页 |
·岩溶的不良影响 | 第23-2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岩溶勘察 | 第25-34页 |
·概述 | 第25-26页 |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 第25页 |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 第25-26页 |
·岩溶勘察 | 第26-34页 |
·岩溶勘察方法 | 第26页 |
·常用方法的研究 | 第26-29页 |
·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及优化 | 第29页 |
·岩溶勘察注意问题 | 第29-30页 |
·岩溶勘察的要求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 | 第34-54页 |
·岩溶地基的评价及处理方法 | 第34-39页 |
·岩溶地基的评价 | 第34-36页 |
·岩溶地基处理原则 | 第36页 |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实践中常用的处理方法 | 第37-39页 |
·人工挖孔桩施工 | 第39-41页 |
·施工机具 | 第39页 |
·施工工艺 | 第39-40页 |
·施工注意事项 | 第40-41页 |
·钻孔灌注桩施工 | 第41-44页 |
·反循环施工法 | 第41-44页 |
·正循环钻成孔法 | 第44页 |
·冲(钻)成孔桩在穿越溶洞时的施工 | 第44-46页 |
·人工挖孔桩在穿越溶洞时的施工 | 第45-46页 |
·冲(钻)成孔桩在穿越溶洞时的施工 | 第46页 |
·其它常遇问题的处理(漏浆、坍塌、孤石等) | 第46-49页 |
·坍孔 | 第46-47页 |
·漏浆 | 第47页 |
·卡钻 | 第47-48页 |
·埋钻 | 第48页 |
·漏混凝土 | 第48页 |
·孤石处理 | 第48-49页 |
·桩基础施工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 | 第49-51页 |
·桩基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灾害 | 第49页 |
·桩基施工引起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 | 第49-51页 |
·防治地面塌陷的原则与方法措施 | 第51-54页 |
·岩溶区的勘察要点 | 第51页 |
·人工挖孔桩施工中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 | 第51页 |
·冲(钻)孔桩施工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岩溶区桩基质量检测及评价 | 第54-64页 |
·概述 | 第54-56页 |
·冲、钻孔灌注桩 | 第54页 |
·人工挖孔灌注桩 | 第54-56页 |
·岩溶区静载荷试验及其注意事项 | 第56-60页 |
·概述 | 第56-57页 |
·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 第57-59页 |
·水平静载试验 | 第59-60页 |
·岩溶区竖向静载荷注意事项 | 第60页 |
·基桩质量的动力检测法 | 第60-62页 |
·机械阻抗法 | 第61-62页 |
·应力波反射法 | 第62页 |
·基桩的安全性评价 | 第62-64页 |
·基桩质量评价 | 第62-63页 |
·基桩下基岩的评价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第64-79页 |
·勘察基本情况 | 第64-66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6-71页 |
·地形地貌 | 第66页 |
·地层岩性 | 第66-69页 |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69-71页 |
·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71页 |
·工程地质评价 | 第71-74页 |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 第71页 |
·场地稳定性评价 | 第71-72页 |
·地基岩土特征评价 | 第72-73页 |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第73页 |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73-74页 |
·基础类型建议 | 第74-77页 |
·桩基施工的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 第77-78页 |
·防止桩孔偏斜与卡钻 | 第77页 |
·防止因漏浆引起的孔壁坍塌 | 第77-78页 |
·工程实施效果 | 第78-79页 |
·承载力检测 | 第78页 |
·桩身质量检测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