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析 | 第11-17页 |
·国家干预主义 | 第11-14页 |
·德国新历史学派 | 第11页 |
·费边社会主义 | 第11-12页 |
·福利经济学 | 第12页 |
·瑞典学派 | 第12-13页 |
·凯恩斯主义 | 第13页 |
·新剑桥学派 | 第13页 |
·民主社会主义 | 第13-14页 |
·经济自由主义 | 第14-15页 |
·古典自由主义 | 第14页 |
·新自由主义 | 第14-15页 |
·中间道路 | 第15-17页 |
·中间道路学派 | 第15页 |
·“第三条道路”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1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萌芽时期(1908 年以前) | 第17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08—1948) | 第17-18页 |
·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49—至今) | 第18-21页 |
·20 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第18-19页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英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19-21页 |
第四章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21-31页 |
·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 | 第21-24页 |
·类型 | 第21页 |
·缴费类型 | 第21-22页 |
·资格条件 | 第22页 |
·资金来源 | 第22页 |
·发放标准 | 第22-23页 |
·税收优惠 | 第23页 |
·特殊情况下养老金的领取 | 第23-24页 |
·国家补充养老金计划 | 第24-26页 |
·资格条件 | 第24-25页 |
·“协议退出”计划 | 第25页 |
·资金来源 | 第25页 |
·发放标准 | 第25-26页 |
·职业养老金计划 | 第26-28页 |
·类型 | 第26页 |
·资格条件 | 第26页 |
·资金来源 | 第26页 |
·缴费标准 | 第26-27页 |
·发放标准 | 第27页 |
·税收优惠 | 第27页 |
·基金投资和管理 | 第27-28页 |
·养老金保护基金 | 第28页 |
·个人养老金计划 | 第28-31页 |
·类型 | 第28-29页 |
·资金来源 | 第29页 |
·缴费标准 | 第29-30页 |
·发放标准 | 第30页 |
·税收优惠 | 第30页 |
·存托养老金计划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 | 第31-34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养老保险开支水平过高,面临着支付危机 | 第31页 |
·中小企业雇主为员工交纳的养老保险不足以使其员工应付退休后生活 | 第31页 |
·一些私人部门养老金计划因亏空过大被迫终止 | 第31页 |
·养老金计划损失惨重, 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严峻考验 | 第31-32页 |
·养老金“一国两制”,收入差距扩大 | 第32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 | 第32-33页 |
·重新调整退休年龄 | 第32页 |
·扩大国家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32页 |
·改革国家基本养老金 | 第32-33页 |
·改革国家第二养老金 | 第33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第六章 英国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46页 |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特点 | 第34-39页 |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34-36页 |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 第36-37页 |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 第37-38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 第38-39页 |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 | 第40页 |
·制度设计便携性差 | 第40页 |
·法律制度缺失或滞后 | 第40页 |
·养老金支付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 第40页 |
·统帐结合部分积累制本身及其运行还远不成熟 | 第40-41页 |
·投资管理体制落后,收益率低下 | 第41页 |
·英国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养老金制度体系 | 第41页 |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以健全的立法保证养老金制度正常运行 | 第42页 |
·应避免养老金开支水平过高而导致支付危机 | 第42页 |
·应加强养老金基金的安全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 第42-43页 |
·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43-46页 |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 第43页 |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 | 第43页 |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 第43-44页 |
·重新设计退休年龄,以缓解未来老年高峰期养老金支付危机 | 第44页 |
·落实部分积累制“统帐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帐户 | 第44页 |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