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研究创新 | 第11页 |
·研究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2-17页 |
·失业保险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2-15页 |
·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 | 第12页 |
·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 | 第12-13页 |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 第13页 |
·失业保险金的给付 | 第13-14页 |
·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 第14-15页 |
·失业保险的目标和功能 | 第15-17页 |
·失业保险的目标 | 第15页 |
·失业保险的双向功能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失业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的分析 | 第17-21页 |
·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道德风险的内涵 | 第17页 |
·道德风险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 第18-19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表现 | 第19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危害 | 第19-21页 |
·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效率低下 | 第19-20页 |
·破坏社会公平, 败坏社会风气 | 第20页 |
·失业保险制度约束的软化 | 第20-21页 |
第四章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 第21-26页 |
·中国失业现状及特点 | 第21-22页 |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 第22-26页 |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22-23页 |
·二元失业保险制度 | 第23-24页 |
·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24-26页 |
第五章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失业保险替代率过低,平滑消费功能不足,隐性就业问题严重 | 第26-29页 |
·失业保险给付期限不合理 | 第29页 |
·失业保险基金再就业服务功能薄弱 | 第29-30页 |
·失业保险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第六章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研究 | 第31-44页 |
·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研究 | 第31-39页 |
·失业保险金水平的分析 | 第31-32页 |
·失业保险金享受期限的分析 | 第32-33页 |
·失业保险金发放方式的分析 | 第33-36页 |
·其他控制手段 | 第36-39页 |
·评价 | 第39页 |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运行模式 | 第39-41页 |
·控制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增加决定失业保险金水平的参数,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替代率 | 第41-42页 |
·确定一个更为短暂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 | 第42页 |
·单调递减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方式 | 第42页 |
·建立失业保险个人帐户 | 第42-43页 |
·加强失业保险制度落实的监督与惩罚 | 第43-4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