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目录 | 第13-16页 |
引言 | 第16-20页 |
一、国内外立法及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三、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页 |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出口信用保险概述 | 第20-33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内涵和外延 | 第20-27页 |
一、保险的学说及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 第20-22页 |
二、信用与信用风险的成因 | 第22-24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制度价值 | 第24-26页 |
四、出口信用保险的外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 第27-33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产生和出口信用机构的建立 | 第27-28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阶段 | 第28-30页 |
三、ECGD君子协定和伯尔尼协会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出口信用保险的本质属性 | 第33-55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属性 | 第33-37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概念 | 第33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33-36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经济属性 | 第37-39页 |
一、保险经济属性的历史沿革 | 第38-39页 |
二、"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 | 第39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39-44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39-42页 |
二、"政策工具"理论 | 第42-43页 |
三、"出口补贴合理化"理论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 | 第44-55页 |
一、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 | 第44-47页 |
二、当今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的共性和最新发展 | 第47-55页 |
第三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要素 | 第55-71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主体 | 第55-59页 |
一、保险人 | 第55-57页 |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 | 第57-58页 |
三、其他关系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客体 | 第59-62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利益的可保性 | 第59-61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利益的具体内容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内容 | 第62-71页 |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62-67页 |
二、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67-68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保单条款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成立、生效、变更、履行与终止 | 第71-86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成立 | 第71-74页 |
一、保险合同的订立 | 第71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独特的订立程序 | 第71-73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成立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生效与保险责任之开始 | 第74-79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特殊的生效要件 | 第74-75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生效时间 | 第75-76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无效 | 第76-78页 |
四、出口信用保险责任的开始 | 第78-79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之变更 | 第79-81页 |
一、信用风险变化引起的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变更 | 第79页 |
二、买方信用限额的闲置导致的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变更 | 第79-80页 |
三、所有权保留(retention of title)制度导致的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变更 | 第80-81页 |
四、被保险人过早行使还款期限延展权引起的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变更 | 第81页 |
第四节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实际履行与终止 | 第81-86页 |
一、被保险人通报可能损失及提出索赔申请 | 第81-82页 |
二、保险人定损核赔及支付赔款 | 第82-84页 |
三、欠款追讨、追回款的分配和追讨费用的分摊 | 第84-85页 |
四、出口信用保险责任之终止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最大诚信问题 | 第86-92页 |
第一节 最大诚信原则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86-87页 |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内涵 | 第86页 |
二、最大诚信原则的理论依据 | 第86-87页 |
三、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领域中的应用 | 第87页 |
第二节 告知、保证与说明 | 第87-89页 |
一、告知义务 | 第87-88页 |
二、保证义务 | 第88页 |
三、说明义务 | 第88-89页 |
第三节 弃权与禁止反言 | 第89-92页 |
一、弃权 | 第89-90页 |
二、禁止反言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保险利益问题 | 第92-99页 |
第一节 保险利益的学说 | 第92-94页 |
一、一般性保险利益学说 | 第92-93页 |
二、技术性保险利益学说 | 第93页 |
三、经济性保险利益学说 | 第93-94页 |
第二节 保险利益的构成 | 第94-95页 |
一、适法性 | 第94页 |
二、经济性 | 第94-95页 |
三、确定性 | 第95页 |
第三节 保险利益的效力 | 第95-96页 |
一、保险利益对人的效力 | 第95-96页 |
二、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 | 第96页 |
第四节 保险利益的功能 | 第96-99页 |
一、区分保险与赌博行为 | 第96-97页 |
二、限制赔偿程度,防止不当得利 | 第97页 |
三、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 第97-99页 |
第七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损失赔偿问题 | 第99-115页 |
第一节 损失赔偿原则 | 第99-101页 |
一、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 | 第100-101页 |
二、损失补偿原则的功能 | 第101页 |
第二节 近因原则 | 第101-106页 |
一、近因原则概述 | 第101-103页 |
二、近因的判定标准 | 第103-104页 |
三、近因的确认方法 | 第104页 |
四、近因原则的应用规则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代位求偿原则 | 第106-115页 |
一、代位求偿制度的法律性质 | 第107-110页 |
二、代位求偿权的构成要件 | 第110-112页 |
三、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 第112-113页 |
四、代位求偿与债权让与的区别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之特殊问题 | 第115-124页 |
第一节 风险共担原则 | 第115-118页 |
一、风险共担原则在出口信用保险中的体现 | 第116-117页 |
二、风险共担原则适用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 | 第117-118页 |
三、风险共担原则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意义 | 第118页 |
第二节 责任限额原则 | 第118-123页 |
一、信用限额的特点 | 第119-120页 |
二、影响信用限额审批的因素 | 第120-123页 |
第三节 赔款等待期原则 | 第123-124页 |
结束语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