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1.1 高尿酸血症的现状 | 第14页 |
1.1.2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1.1.3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 第16页 |
1.2 多糖及黄酮降尿酸等生物活性及构效的关系 | 第16-19页 |
1.2.1 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 黄酮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软枣猕猴桃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软枣猕猴桃简介 | 第19-20页 |
1.3.2 软枣猕猴桃的营养成分 | 第20页 |
1.3.3 软枣猕猴桃的生物活性 | 第20-22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软枣猕猴桃性状表现及成分分析 | 第23-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23页 |
2.1.4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1.5 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 第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2.2.1 软枣猕猴桃品质鉴定分析 | 第25页 |
2.2.2 软枣猕猴桃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 第25-26页 |
2.2.3 软枣猕猴桃次生物质测定分析 | 第26-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软枣猕猴桃多糖提取及其分离纯化鉴定 | 第28-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3.1.1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1.4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3.1.5 多糖亚组分的制备 | 第30页 |
3.1.6 纯品多糖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1-42页 |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示意图 | 第31页 |
3.2.2 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 第31页 |
3.2.3 软枣多糖波数及官能团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 第31-38页 |
3.2.4 软枣多糖光谱峰形红外分析 | 第38-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3.3.1 官能团分析 | 第42-43页 |
3.3.2 峰形分析 | 第43页 |
3.3.3 软枣不同品系1-8功能推测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软枣猕猴桃黄酮提取分离纯化鉴定 | 第44-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4.1.4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4.1.5 黄酮类化合物的精制纯化 | 第45页 |
4.1.6 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确定 | 第45-46页 |
4.1.7 鉴定方法 | 第46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6-59页 |
4.2.1 芦丁标准曲线示意图 | 第46页 |
4.2.2 样品中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 第46页 |
4.2.3 质谱图分析 | 第46-59页 |
4.3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软枣猕猴桃多糖、黄酮降尿酸活性研究 | 第61-71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5.1.1 试验动物 | 第61页 |
5.1.2 试验药物 | 第61页 |
5.1.3 试验仪器 | 第61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61-63页 |
5.2.1 造模与给药 | 第61-63页 |
5.2.2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6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5.3.1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脾病模型的影响 | 第63-67页 |
5.3.2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5.3.3 对造模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1-74页 |
6.1 讨论 | 第71-72页 |
6.1.1 时节对动物模型的影响 | 第71页 |
6.1.2 AAP、AAF降尿酸活性的代谢机理 | 第71-72页 |
6.2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