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4-16页 |
·基于目标受众感知的研究——获得目标受众认为重要的定位因子 | 第14-15页 |
·基于竞争视角的研究——最终确定定位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市品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41页 |
·城市品牌领域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地点营销 | 第19页 |
·品牌 | 第19-20页 |
·地点品牌 | 第20-21页 |
·定位和地点定位 | 第21-22页 |
·国内外关于城市品牌的研究 | 第22-31页 |
·国外城市品牌研究 | 第22-28页 |
·国内城市品牌研究领域代表性研究成果 | 第28-31页 |
·地点形象测评 | 第31-38页 |
·什么是地点形象 | 第31-32页 |
·地点形象的组成部分 | 第32-33页 |
·地点形象测评方法综述 | 第33-38页 |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城市品牌定位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1-48页 |
·城市品牌定位的研究视角 | 第41-47页 |
·基于资源禀赋的视角 | 第41-42页 |
·基于目标受众感知的视角 | 第42-46页 |
·基于竞争的视角 | 第46-47页 |
·基于目标受众感知和竞争视角的城市品牌定位模型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48-59页 |
·案例城市背景介绍和原有定位 | 第48-53页 |
·扬州 | 第48-49页 |
·镇江 | 第49页 |
·南京 | 第49-50页 |
·台州 | 第50-51页 |
·温州 | 第51页 |
·金华 | 第51-52页 |
·嘉兴 | 第52页 |
·宁波 | 第52-53页 |
·数据采集 | 第53-59页 |
·定性访问——获得目标受众认为重要的城市形象属性集 | 第53-55页 |
·定量预调研 | 第55-56页 |
·正式调研本及抽样方法 | 第56-5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59-75页 |
·针对投资者的结果分析 | 第59-67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 第59-60页 |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60-61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1-62页 |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分析 | 第62-63页 |
·相关分析 | 第63-64页 |
·结构方程二阶因子分析 | 第64-65页 |
·0-1 规划——基于竞争视角确定定位因子 | 第65-67页 |
·针对旅游者的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 第67-68页 |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68-69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9-70页 |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分析 | 第70-71页 |
·相关分析 | 第71-72页 |
·结构方程二阶因子分析 | 第72-73页 |
·0-1 规划——基于竞争视角确定定位因子 | 第73-74页 |
·基于投资者和旅游者研究的结果总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长三角八城市整体品牌定位建议 | 第75-83页 |
·主品牌与子品牌关系的处理 | 第75页 |
·融合子品牌定位时要遵循的原则 | 第75-76页 |
·案例城市整体品牌定位建议 | 第76-83页 |
·扬州 | 第76-77页 |
·镇江 | 第77页 |
·南京 | 第77-78页 |
·台州 | 第78-79页 |
·温州 | 第79-80页 |
·金华 | 第80页 |
·嘉兴 | 第80-81页 |
·宁波 | 第81页 |
·整体品牌定位建议总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研究总结 | 第83-84页 |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件1 定性研究问卷 | 第90-94页 |
附件2 定量研究问卷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