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马铃薯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1-14页 |
·常用的分子标记类型 | 第12-13页 |
·作图群体 | 第13-14页 |
·马铃薯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作用 | 第14-16页 |
·马铃薯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4-15页 |
·遗传图谱在马铃薯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马铃薯部分农艺性状 QTL 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块茎性状 QTL 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抗病性状 QTL 研究进展 | 第17页 |
·抗虫性状 QTL 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5页 |
·P1 群体的获得 | 第19-20页 |
·田间试验 | 第20页 |
·低温储藏试验 | 第20页 |
·性状考察 | 第20-21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1-22页 |
·PCR 反应及电泳分析 | 第22-23页 |
·数据记录 | 第23-24页 |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亲本材料适合用来进行 QTLs 定位研究 | 第25-26页 |
·马铃薯块茎耐低温糖化鉴定 | 第26-28页 |
·耐低温储藏炸片 | 第26-27页 |
·P1 群体耐低温糖化分布 | 第27-28页 |
·亲本及P1 群体块茎性状表现 | 第28-32页 |
·P1 群体块茎性状的正态性检验 | 第29-30页 |
·P1 群体块茎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0-32页 |
·SSR 分析及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2-41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SSR 引物的筛选 | 第32页 |
·群体SSR 分析标记的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3-36页 |
·二倍体马铃薯块茎性状的QTL 定位与分析 | 第36-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6页 |
·马铃薯基因克隆的重要性和技术难点 | 第41页 |
·供试亲本及作图群体类型的选择 | 第41-42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42页 |
·关于分子标记的不均匀分布 | 第42-43页 |
·关于偏分离现象 | 第43页 |
·马铃薯块茎性状 QTL 结果比较 | 第43-46页 |
·单株结薯数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44页 |
·单株重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44页 |
·单个块茎重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44页 |
·块茎比重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44-45页 |
·炸片颜色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