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22页 |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西北干旱区荒漠草原土壤特征及碳转移机制 | 第11-13页 |
·西北干旱区荒漠草原土壤及其碳存储特点 | 第11-12页 |
·西北干旱区荒漠草原土壤碳转移特征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研究 | 第13-14页 |
·草原土壤碳及土壤无机碳酸盐的研究 | 第14-16页 |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转移的研究 | 第19-22页 |
2 研究基础与方法 | 第22-3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区位置及地貌特征 | 第22页 |
·研究区的气候特征 | 第22-23页 |
·研究区的土壤特征 | 第23页 |
·研究区的植被特征 | 第23页 |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23-29页 |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试验方案 | 第29-3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9-30页 |
·野外试验布置及采样 | 第30-32页 |
·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3 荒漠草原土壤碳含量的深度分布及相关关系 | 第34-38页 |
·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深度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荒漠草原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荒漠草原土壤中SOC与SIC的相关关系 | 第36-38页 |
4 荒漠草原土壤碳酸盐及土壤CO_2的δ~(13)C值 | 第38-41页 |
·土壤碳酸盐δ~(13)C值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土壤CO_2的δ~(13)C值垂直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5 荒漠草原土壤SOC向SIC的转移 | 第41-49页 |
·土壤微形态研究法研究SOC向SIC的转移 | 第41-42页 |
·土层中次生碳酸盐积累的定量分析 | 第42-46页 |
·直接计算法测定土层中次生碳酸盐含量 | 第43-45页 |
·应用次生碳酸盐δ~(13)C模型估算土层中次生碳酸盐含量 | 第45-46页 |
·次生碳酸盐形成和重结晶过程中固定的CO_2量 | 第46-47页 |
·不同深度士层土壤固定的CO_2量 | 第46页 |
·荒漠草原单位体积(1m~3)土壤固定的CO_2总量 | 第46-47页 |
·次生碳酸盐形成过程中SOC向SIC的转移量 | 第47-48页 |
·本研究方法应用于其它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49页 |
6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δ~(13)C值分布特征 | 第49-53页 |
·不同放牧强度土壤有机碳含量、C/N比和粘粉粒含量 | 第49-51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49-50页 |
·土壤C/N比和粘粉粒含量 | 第50-51页 |
·不同放牧强度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 | 第51-5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建议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