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动态优化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 ·动态优化设计的定义和发展 | 第12-13页 |
| ·模态分析的定义与发展 | 第13-14页 |
| ·商用车驾驶室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HyperWorks 软件的简单介绍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 第2章 结构动态特性优化理论 | 第17-27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结构的动态特性优化 | 第17-24页 |
| ·结构动态特性优化的内容 | 第17-18页 |
| ·建立的结构力学模型 | 第18-21页 |
| ·结构动态特性优化设计方法 | 第21-24页 |
| ·基于模态刚度灵敏度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广义逆迭代法 | 第24-25页 |
| ·基于模态刚度灵敏度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广义逆方法 | 第24-25页 |
| ·模态刚度灵敏度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广义逆迭代法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整车模型建立和模态分析 | 第27-43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7-32页 |
| ·驾驶室结构 | 第27-28页 |
| ·驾驶室支承弹簧 | 第28-29页 |
| ·车架结构 | 第29-30页 |
| ·货箱结构 | 第30-31页 |
| ·整车结构 | 第31-32页 |
| ·整车模型的各个主要参数 | 第32-33页 |
| ·整车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33-42页 |
| ·整车设计的四个频率段 | 第33-34页 |
| ·整车设计参数的选择 | 第34-37页 |
| ·整车模态刚度矩阵的创建 | 第37-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驾驶室优化分析模型的选取 | 第43-55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驾驶室动态优化的两种有限元模型比较 | 第43-46页 |
| ·模型 A—整车环境下的商用车有限元模型 | 第43-44页 |
| ·模型 B—单独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 | 第44-46页 |
| ·商用车整车平顺性分析 | 第46-54页 |
| ·整车有限元随机响应分析 | 第46-49页 |
| ·路面输入的功率谱密度 | 第49-50页 |
| ·输出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驾驶室加速度响应计算 | 第51-53页 |
| ·空载和满载条件下驾驶室加速度响应的 RMS 值比较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驾驶室动态特性优化及轻量化研究 | 第55-75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的模态刚度贡献及灵敏度 | 第55-62页 |
| ·整车子结构的划分 | 第55页 |
| ·驾驶室及其支承弹簧对整车模态刚度的贡献 | 第55-56页 |
| ·整车环境下驾驶室及其支承弹簧的模态刚度灵敏度 | 第56-62页 |
| ·整车环境下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支承弹簧的刚度优化 | 第62-71页 |
| ·整车环境下商用车驾驶室的动态优化设计 | 第62页 |
| ·驾驶室动态优化问题的定义 | 第62-63页 |
| ·整车环境下商用车驾驶室支承弹簧的优化 | 第63-68页 |
| ·整车环境下商用车驾驶室的结构元件的优化 | 第68-70页 |
| ·整车环境下商用车轻量化设计 | 第70-71页 |
| ·驾驶室三种优化结果的综合 | 第71-73页 |
| ·驾驶室优化综合方案的参数 | 第72页 |
| ·驾驶室综合优化的结果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83页 |
| 后记及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