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电子送达方式的兴起 | 第11-17页 |
(一) 电子送达第一案概述 | 第12-13页 |
(二)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中的电子送达 | 第13-14页 |
(三) 电子送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 第14页 |
(四) 电子送达在我国的产生 | 第14-15页 |
(五) 国际民事诉讼领域中的电子送达 | 第15-17页 |
二、电子送达方式的可行性及障碍分析 | 第17-29页 |
(一) 电子送达符合程序正义要求 | 第17-19页 |
1. 满足当事人权利保障的要求 | 第18页 |
2. 满足法院诉讼审理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电子送达方式的优点 | 第19-25页 |
1. 符合诉讼效率化要求 | 第19-21页 |
2. 适应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 | 第21-22页 |
3. 有利于解决诸多现实问题 | 第22-23页 |
4. 特殊情况下比公告送达更具有正当性 | 第23-24页 |
5. 电子送达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 第24页 |
6. 在域外送达中电子送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第24-25页 |
(三) 电子送达方式的局限性 | 第25-29页 |
1. 技术上的要求较高 | 第25-27页 |
2. 增大程序上的风险 | 第27-29页 |
三、电子送达的发展趋势与司法实践 | 第29-38页 |
(一) 域外送达中率先确认了电子送达的效力 | 第29-34页 |
1. 电子送达方式的国际立法与实践 | 第29-32页 |
2. 电子送达方式的国内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32-34页 |
(二) 电子送达方式在国内送达中的发展趋势 | 第34-38页 |
1. 电子送达应用于国内送达的探索 | 第34-36页 |
2. 国内送达中的司法实践 | 第36-38页 |
四、完善我国电子送达方式的思考与建议 | 第38-44页 |
(一) 通过统一的立法确认电子送达的效力 | 第38-40页 |
1. 通过立法确认电子送达方式 | 第38-39页 |
2. 为电子送达案件设置一定的范围限制 | 第39-40页 |
(二) 关于电子送达方式的技术保障和程序保障 | 第40-42页 |
1. 技术保障 | 第40-41页 |
2. 程序保障 | 第41-42页 |
(三) 完善与电子送达相关的若干程序问题 | 第42-44页 |
1. 电子通讯地址由当事人提供 | 第42-43页 |
2. 对电子送达文书之格式作出明确要求 | 第43页 |
3. 对可用于电子送达的诉讼材料作出明确规定 | 第43页 |
4. 对于送达日期作出明确规定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