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 第11-14页 |
(一) 恢复性司法的含义及特征 | 第11-13页 |
1. 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 第11页 |
2. 恢复性司法的特征 | 第11-13页 |
(二) 恢复性司法在国外的实践模式及适用现状 | 第13-14页 |
二、轻罪的界定及轻罪刑事政策的提出背景 | 第14-16页 |
(一) 轻罪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二) 轻罪刑事政策的提出背景 | 第15-16页 |
三、我国轻罪刑事政策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26页 |
(一) 我国轻罪刑事政策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1. 现实急迫:我国当前轻罪案件处理模式存在矛盾 | 第17-18页 |
2. 改革亟需:传统司法模式和刑罚体制存在不足 | 第18-21页 |
(二) 我国轻罪刑事政策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 | 第21-26页 |
1. 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轻罪刑事政策的理论可行 | 第21-23页 |
2. 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轻罪刑事政策的实践可行 | 第23-26页 |
五、我国轻罪刑事政策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实现路径 | 第26-35页 |
(一) 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探索起诉的替代措施,实现轻罪案件的程序分流 | 第26-27页 |
(二) 在检察职能的充实上,赋予检察机关对轻罪案件适当的调解权 | 第27-28页 |
(三) 合理借鉴并适度发展人民调解制度 | 第28-30页 |
(四) 推广刑事和解制度,明确和解达成后的法律后果并完善和解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30-31页 |
(五) 落实刑罚经济原则和行刑社会化思想,将轻罪案件刑罚适用调整为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并重 | 第31-33页 |
(六) 设立社会服务刑,提高轻刑种的效能 | 第33页 |
(七) 恢复性司法配套措施的跟进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