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第一章 作物抗倒伏性状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 作物倒伏类型及抗倒伏性评价方法 | 第13-17页 |
·作物倒伏类型及形成原因 | 第13-14页 |
·抗倒伏评价方法与指标 | 第14-17页 |
2 作物抗倒伏材料解剖学研究 | 第17-18页 |
3 木质素和作物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4 油菜抗倒伏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木质素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1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1-26页 |
·木质素单体的种类 | 第22页 |
·木质素单体的合成途径 | 第22-26页 |
2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调控 | 第26-31页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3-61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根、茎杆结构解剖学研究 | 第33-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试验过程 | 第33页 |
·取样和观察 | 第33-3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油菜茎部解剖学差异 | 第35-39页 |
·油菜根部解剖学差异 | 第39-41页 |
3 抗倒伏材料(浙平1号)和易倒伏材料(高芥1号)横切面图 | 第41-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油菜茎秆的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 第45-46页 |
·油菜根的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油菜木质素含量 | 第47-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供试材料和取样方法 | 第47页 |
·木质素测定实验方法 | 第4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苔期茎部木质素的含量(%) | 第47-48页 |
·苔期根颈木质素的含量(%) | 第48-49页 |
·苔期根部木质素含量(%) | 第49页 |
·开花期茎部木质素的含量(%) | 第49-50页 |
·开花期根颈部木质素的含量(%) | 第50-51页 |
·开花期根部木质素的含量(%)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甘蓝型油菜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 | 第5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供试材料和取样 | 第53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53页 |
·PCR引物 | 第53-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苔期和开花期油菜不同部位总的R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沉淀RNA | 第55页 |
·总RNA定量与完整性检测 | 第55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5-56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56-57页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57页 |
3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苔期不同部位三个关键基因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表达差异 | 第57-58页 |
·开花期不同部位三个关键基因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表达的差异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61-65页 |
1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甘蓝型油菜根、茎杆结构解剖学研究 | 第61页 |
·甘蓝型油菜木质素的含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木质素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 | 第62页 |
2 讨论 | 第62-65页 |
·创新之处 | 第62页 |
·存在问题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