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平集方法的主动轮廓模型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引言 | 第16页 |
·主动轮廓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16-17页 |
·主动轮廓模型国内外研究形状 | 第17-2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全局图像信息驱动的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23-67页 |
·主动轮廓模型的分类 | 第23-24页 |
·泛函与变分的数学知识 | 第24-27页 |
·泛函与变分的定义 | 第25页 |
·泛函极值及其存在的必要条件 | 第25-26页 |
·泛函极值的求解方法 | 第26-27页 |
·传统的参数化主动轮廓模型 | 第27-31页 |
·Snake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数值化求解方法 | 第29-30页 |
·Snake模型的评价 | 第30-31页 |
·Snake模型的几种改进方法 | 第31-40页 |
·气球力模型 | 第31-32页 |
·GVF主动轮廓模型 | 第32-34页 |
·核函数卷积的GVF模型 | 第34-35页 |
·方向信息驱动的GVF主动轮廓模型 | 第35-36页 |
·流体矢量场动态力的GVF | 第36-37页 |
·非参数化的Snake主动轮廓模型 | 第37-40页 |
·水平集框架下隐式描述的几何主动轮廓模型 | 第40-52页 |
·短线程主动轮廓模型GAC模型 | 第40-41页 |
·基于区域信息的GAC模型 | 第41-48页 |
·GAC-CV模型局部选择性分割功能 | 第48-52页 |
·先验形状知识 | 第52-59页 |
·主分量分析PCA描述的先验知识 | 第53-57页 |
·力矩描述的先验知识 | 第57-59页 |
·先验形状约束的主动轮廓模型 | 第59-61页 |
·当前基于形状约束的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60-61页 |
·基于力矩水平集方法的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61页 |
·本文提出的基于先验形状知识引导的主动轮廓模型 | 第61-65页 |
·先验形状约束的多相分割模型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局部图像信息驱动的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67-84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主动轮廓模型的优势与局限 | 第67-68页 |
·基于局部区域信息驱动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68-71页 |
·局部图像信息的描述与获取 | 第68-69页 |
·局部图像信息驱动的主动轮廓模型 | 第69-71页 |
·改进的局部图像信息驱动的主动轮廓模型 | 第71-78页 |
·改进模型的重新初始化方法 | 第72-7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基于自适应模板约束的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78-83页 |
·自适应模板定义 | 第79-80页 |
·具备局部适应能力的主动轮廓模型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多相分割模型研究 | 第84-95页 |
·引言 | 第84页 |
·多相图像分割方法现状 | 第84-89页 |
·多水平集函数描述多相对象的分割模型 | 第85-87页 |
·多级分层分割算法实现的多相分割 | 第87-89页 |
·改进的多相水平集图像分割方法 | 第89-94页 |
·基于单水平集函数的多相分割模型 | 第90-92页 |
·双水平集函数2 层分割模型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全局最小值主动轮廓模型研究 | 第95-130页 |
·Mumford-Shah模型及简化的C-V模型 | 第95-99页 |
·M-S模型的分割原理与特点 | 第95-97页 |
·简化后的CV模型 | 第97-99页 |
·基于C-V模型的双模态图像快速分割方法 | 第99-112页 |
·移位函数约束的C-V模型 | 第100-101页 |
·移位约束能量泛函中全局极小值的存在性 | 第101-102页 |
·改进的双模态图像分割模型 | 第102-103页 |
·快速双模态图像分割模型算法的终止条件 | 第103-10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4-112页 |
·改进的全局最小值去噪模型 | 第112-128页 |
·本文提出的GMGAC模型 | 第112-114页 |
·GMGAC模型全局最小值的存在性 | 第114-116页 |
·GMGAC的快速算法实现 | 第116-119页 |
·GMGAC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9-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 第130-132页 |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