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试验研究 | 第14-15页 |
|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基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基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基现场试验研究 | 第19-22页 |
|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基模型试验研究 | 第22页 |
|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基数值模拟 | 第22-23页 |
|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新动态 | 第23-24页 |
| ·排水固结法地基处理技术的演化 | 第23-24页 |
|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演化 | 第24页 |
| ·排水固结法与水泥土搅拌法联合应用研究 | 第24-28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工法的应用与研究 | 第24-26页 |
| ·袋装砂井与水泥土搅拌法联合应用研究 | 第26-27页 |
| ·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工法的应用与研究 | 第27-2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32-59页 |
| ·复合地基相似模型试验设计 | 第32-35页 |
| ·试验目的 | 第32页 |
| ·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32页 |
| ·相似模型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 ·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33-34页 |
| ·相似常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模型箱尺寸及构造 | 第35-37页 |
| ·模型试验主要材料选取 | 第37-40页 |
| ·软土的获取 | 第37页 |
| ·水泥土搅拌桩的模拟 | 第37-39页 |
| ·塑料排水板的模拟 | 第39-40页 |
| ·模型试验测试方案 | 第40-42页 |
| ·沉降测试 | 第40-41页 |
| ·土压力测试 | 第41页 |
| ·侧向位移测试 | 第41页 |
| ·桩身受力性状测试 | 第41-42页 |
| ·孔隙水压力测试 | 第42页 |
| ·模型试验方案 | 第42-44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56页 |
| ·沉降量测试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深层沉降测试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侧向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 ·桩土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荷载传递规律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模型土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三章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 第59-83页 |
| ·试验段工程地质状况 | 第59-60页 |
|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 第60-61页 |
| ·工艺性试桩研究 | 第61-63页 |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61-62页 |
| ·配合比试验 | 第62-63页 |
| ·原位静载试验 | 第63页 |
| ·地基处理与现场测试研究方案 | 第63-65页 |
| ·测点布置方案 | 第64页 |
| ·元件埋设及数据采集 | 第64-65页 |
| ·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5-77页 |
| ·沉降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 ·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 ·桩土应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 ·侧向位移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 ·路基填筑控制标准研究 | 第77-78页 |
|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 第78-81页 |
| ·地基土物理性质指标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 ·地基土变形指标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 ·地基土强度指标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研究 | 第83-103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 | 第83-84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84-93页 |
| ·复合层沉降计算方法 | 第85-91页 |
| ·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方法 | 第93-98页 |
| ·复合层固结度计算方法 | 第93-96页 |
| ·下卧层固结度计算方法 | 第96页 |
| ·复合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方法 | 第96-98页 |
| ·实例分析 | 第98-101页 |
| ·总沉降计算结果 | 第99-100页 |
| ·沉降发展规律对比 | 第100页 |
| ·工后沉降预测 | 第100-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五章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 | 第103-122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方法 | 第103-108页 |
| ·FLAC~(3D)简介 | 第103页 |
| ·修正剑桥模型 | 第103-105页 |
| ·搅拌桩的模拟 | 第105页 |
| ·塑料排水板析模拟 | 第105-106页 |
| ·网格划分 | 第106-107页 |
| ·加载曲线 | 第107-108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结果 | 第108-112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规律 | 第108-109页 |
| ·复合地基固结特性 | 第109-111页 |
| ·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 | 第111-112页 |
| ·不同处理方式地基工程性状对比分析 | 第112-116页 |
| ·沉降规律对比 | 第113-114页 |
| ·固结特性对比 | 第114-115页 |
| ·荷载传递规律对比 | 第115-116页 |
|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 第116-120页 |
| ·桩长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 ·桩间距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22-126页 |
|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22-12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45页 |
| 致谢 | 第145-14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