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花楸三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第一章 天山花楸的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新疆天山花楸简介 | 第10-12页 |
1. 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10-11页 |
2. 天山花楸的药用价值 | 第11页 |
3. 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天山花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 国外关于天山花楸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2. 国内关于天山花楸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三类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 第14页 |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 第15-16页 |
2.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多糖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 多糖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 第17页 |
2. 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19-50页 |
第一章 天山花楸化学成分预实验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天山花楸化学成分的定性研究 | 第19-25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页 |
4. 结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三类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5-29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29-33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天山花楸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测定 | 第33-3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天山花楸果实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初步分析 | 第38-50页 |
第一节 天山花楸果实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38-44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天山花楸果实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4-4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天山花楸果实多糖结构的初步分析 | 第48-5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Ⅰ 天山花楸果实酸性多糖各组分图 | 第58-59页 |
附录Ⅱ 紫外光谱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附录Ⅲ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 第60-62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