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新疆菊苣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前言第15-1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6-33页
 第一节 植物黄酮研究概述第16-25页
  1. 黄酮类化合物的介绍第16-17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布第16-17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第17页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第17-18页
   ·性状第17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第17-18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第18页
   ·酸碱性第18页
  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第18-20页
   ·溶剂提取法第19页
     ·热水提取法第19页
     ·有机溶剂提取法第19页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第19页
   ·微波辅助萃取法第19页
   ·超生波提取法第19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第19-20页
   ·超滤法第20页
   ·酶解法第20页
  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单体制备方法第20-23页
   ·大孔树脂吸附一解析法第21页
   ·柱层析法第21页
     ·硅胶柱层析第21页
     ·聚酰胺柱层析第21页
   ·溶剂法第21-22页
   ·梯度pH 苹取法第22页
   ·金属试剂络合沉淀法金属试剂络合沉淀法第22页
   ·薄层层析法第22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2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第22页
   ·重结晶法第22页
   ·纸层析法第22页
   ·膜分离法第22-23页
   ·高速逆流色谱法第23页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第23页
  5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和结构鉴定第23-24页
   ·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23页
   ·利用紫外光谱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第23页
   ·利用NMR 光谱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第23页
   ·利用MS 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第23-24页
  6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24-25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4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第24页
   ·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第24页
   ·黄酮类化合物对消化呼吸系统的作用第24-25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保护肝脏作用第25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其它作用第25页
 第二节 菊科植物菊苣的概述第25-29页
  1 菊苣的植物学特征第26页
  2 菊苣的生物学特征第26页
  3 菊苣的有效成分第26-27页
   ·酚类化合物第27页
   ·糖类成分第27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27页
   ·其它成分及无机元素第27页
  4 菊苣的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第27-29页
   ·降血糖作用第27页
   ·降脂保肝作用第27-28页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第28页
   ·抗过敏作用第28页
   ·对基因突变的影响第28页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28页
   ·降尿酸作用第28页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第28页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第28-29页
 第三节 植物抑菌活性研究进展第29-31页
  1. 植物源农药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9页
  2.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概况第29-30页
  3. 有抑菌活性的植物种类第30页
  4. 植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第30-31页
   ·萜类第30页
   ·含氮或含硫化合物第30页
   ·芳香族化合物第30-31页
   ·脂肪类化合物第31页
   ·蛋白质类第31页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第31-33页
第二部分 实验与结果第33-80页
 第一章 菊苣化学成分定性实验第33-41页
  一、实验方法第33-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第33页
   ·试剂及仪器设备第33-34页
     ·试剂第34页
     ·仪器设备第34页
   ·有效成分分析第34-35页
     ·检测试剂的配制第34-35页
     ·水提取法有效成分分析第35页
     ·乙醇提取法有效成分分析第35页
     ·石油醚提取法有效成分分析第35页
   2 试验结果第35-40页
   ·水提取物有效成分第35-37页
   ·乙醇提取物有效成分第37-39页
   ·石油醚提取物有效成分第39-40页
   3 小结第40-41页
 第二章 菊苣茎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第41-50页
  一、实验方法第41-44页
   1. 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第41-42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实验仪器第41-42页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42页
   2.实验方法第42-44页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42页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42页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2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第42-43页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43页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3页
     ·料液比(w/v)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3页
     ·时间(h)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3页
     ·温度对提取的影响结果第43页
   ·正交实验设计第43-44页
  二、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44页
   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页
   3.单因素实验第44-49页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4-45页
   ·料液比(w/v)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5-46页
   ·时间(h)对提取率的影响第46页
   ·温度对提取的影响结果第46-49页
  三、结论第49-50页
 第三章 菊苣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50-54页
  一 试验方法第50-51页
  二、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三、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菊苣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第54-62页
  一 实验方法第54-58页
   1. 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第54-55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仪器第54页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54-55页
   2. 实验方法第55-58页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第55页
   ·AB-8 树脂吸附一解吸工艺条件的确定第55-57页
   ·AB-8 树脂富集能力第57-58页
  二 实验结果第58-60页
   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结果第58-59页
   2 AB-8 树脂最优吸附一解吸工艺条件的确定第59-60页
   ·动态吸附特征曲线第59页
   ·不同吸附条件对树脂吸附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解吸条件对树脂解吸的影响第60页
   ·AB-8 树脂的富集能力第60页
  三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菊苣茎黄酮类成分纯化及单体结构鉴定第62-68页
  一 实验方法第62-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试剂,仪器与材料第62-63页
   ·实验方法第63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63-66页
   2 实验结果第63-66页
   ·洗脱剂选择结果第63-64页
   ·结构鉴定第64-66页
  三 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菊苣中黄酮类成分的活性研究第68-80页
  一 实验方法第68-70页
   1第68-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8页
   ·仪器与材料第68-69页
     ·植物样品第68页
     ·供试菌第68页
     ·培养基配制第68-69页
     ·仪器第69页
   2 实验方法第69-70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69页
   ·供试菌种的活化和菌悬液的制备第69-70页
  二、结果与分析第70-79页
   1 菊苣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第70-73页
   ·菊苣茎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第70-71页
   ·菊苣茎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71-72页
   ·菊苣茎提取物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抑菌性能的比较第72-73页
   2 菊苣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第73-75页
   ·菊苣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第73-74页
   ·菊苣根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74页
   ·菊苣根提取物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抑菌性能的比较第74-75页
   3 菊苣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第75-78页
   ·菊苣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第75-76页
   ·菊苣根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76-77页
   ·菊苣叶提取物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抑菌性能的比较第77-78页
   4 大孔树脂洗脱物的抑菌效果第78页
   5 单体化合物1 的抑菌效果第78页
   6 由于菊苣花部分采集的样品量不够,故没有进行抑菌试验第78-79页
  三、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图第87-91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山花楸三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中国树花地衣中多糖和松萝酸的提取及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