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沿革 | 第17页 |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 第17-18页 |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 | 第18-20页 |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基于能量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4-29页 |
·结构构件可靠度 | 第25-26页 |
·结构体系可靠度 | 第26-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基于能量反应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随机有限元的体系可靠度研究 | 第30-33页 |
第2章 单自由度体系的能量反应研究 | 第33-65页 |
·引言 | 第33页 |
·单自由度体系能量反应时程计算 | 第33-43页 |
·弹性体系的能量反应时程计算 | 第35-37页 |
·弹性能量反应谱理论 | 第37-38页 |
·弹性能量谱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3页 |
·弹性能量反应谱计算 | 第43-48页 |
·能量谱形状的确定 | 第44-46页 |
·能量谱简化计算公式的回归 | 第46-48页 |
·弹塑性单自由度体系能量反应时程分析 | 第48-63页 |
·弹塑性能量谱影响参数 | 第49-59页 |
·弹塑性输入能谱 | 第59-61页 |
·滞回耗能谱与阻尼耗能谱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多自由体系的能量反应分析 | 第65-104页 |
·引言 | 第65页 |
·多自由度体系能量求解理论 | 第65-66页 |
·弹性多自由度体系能量反应规律研究 | 第66-76页 |
·多自由度结构分析模型 | 第66-69页 |
·层模型能量反应规律 | 第69-76页 |
·弹塑性多自由度体系能量反应规律研究 | 第76-82页 |
·结构的阻尼模型 | 第76页 |
·结构的滞回模型 | 第76-78页 |
·弹性结构与弹塑性结构能量反应对比 | 第78-79页 |
·不同折减系数的能量比较 | 第79-80页 |
·能量在结构层间的分布规律 | 第80-82页 |
·精细有限元模型的能量反应分析 | 第82-103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 | 第82-83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失效准则 | 第83-85页 |
·精细结构模型的能量计算理论 | 第85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能量反应规律研究 | 第85-90页 |
·无耗能构件框架结构的整体能量反应规律及分布规律 | 第90-97页 |
·无耗能构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能量反应规律及分布规律 | 第97-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4章 基于能量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 第104-127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现行抗震设计方法 | 第105-107页 |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05-106页 |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06-107页 |
·延性系数设计法 | 第107页 |
·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107-113页 |
·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 第107-108页 |
·基于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108-110页 |
·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110-111页 |
·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111-113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状态 | 第113-117页 |
·框架结构滞回试验的破坏位置 | 第113-115页 |
·剪力墙滞回试验的破坏位置 | 第115-117页 |
·结构材料层次损伤指标 | 第117页 |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117-118页 |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工程应用 | 第118-125页 |
·工程概况 | 第118页 |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118-120页 |
·结构时程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120-122页 |
·结构耗能机制与能量分布 | 第122-123页 |
·塑性发展程度 | 第123-124页 |
·材料损伤性能分析 | 第124-125页 |
·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5章 基于滞回能的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 | 第127-145页 |
·引言 | 第127-128页 |
·多自由度体系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方法 | 第128-130页 |
·随机反应求解 | 第130-134页 |
·滞变结构的随机等效线性化 | 第130-133页 |
·滞回能随机反应特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滞变结构体系的滞回能频域特征 | 第134-138页 |
·基于滞变能的结构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 | 第138-143页 |
·结构动力可靠度 | 第138-140页 |
·基于滞变能反应的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例题 | 第140-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6章 基于精细随机有限元模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研究 | 第145-170页 |
·引言 | 第145-146页 |
·随机有限元法及软件系统简介 | 第146-151页 |
·随机有限元的一次二阶矩法 | 第147-148页 |
·随机变量的灵敏度分析 | 第148-149页 |
·随机有限元软件系统简介 | 第149-151页 |
·Opensees 的可视化开发 | 第151-163页 |
·GID 介绍 | 第151-152页 |
·GID 用户化过程 | 第152-153页 |
·主要功能模块界面设计 | 第153-163页 |
·可靠度计算模块功能验证 | 第163-169页 |
·结构模型 | 第163-166页 |
·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166-169页 |
·小结 | 第169-170页 |
第7章 基于体系可靠度的破坏模式优选方法 | 第170-191页 |
·引言 | 第170-171页 |
·框架结构设计 | 第171-175页 |
·强柱弱梁框架结构设计 | 第172-174页 |
·强梁弱柱框架结构设计 | 第174-175页 |
·层间变形目标可靠指标 | 第175-176页 |
·随机变量的统计资料 | 第176-179页 |
·荷载的统计资料 | 第176-177页 |
·材料性能的统计资料 | 第177-178页 |
·结构极限状态及破坏准则 | 第178-179页 |
·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分析 | 第179-189页 |
·结构失效模式的相关性 | 第179-181页 |
·结构失效模式的相关系数 | 第181-183页 |
·不同破坏模式的可靠度对比分析 | 第183-189页 |
·基于体系可靠度不同破坏模式的优选方法 | 第189-190页 |
·小结 | 第190-191页 |
结论 | 第191-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207-210页 |
致谢 | 第210-211页 |
个人简历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