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糊语言看中国古诗英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页 |
| ·章节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模糊语言概述 | 第13-18页 |
| ·模糊的定义 | 第13-14页 |
| ·模糊语言的特征 | 第14页 |
| ·模糊语言的分类 | 第14-16页 |
| ·模糊语言的功能 | 第16-18页 |
| 第3章 古诗中模糊语言的成因及表现 | 第18-25页 |
| ·古诗模糊语言的成因 | 第18-19页 |
| ·客观成因 | 第18页 |
| ·主观成因 | 第18-19页 |
| ·古诗语言模糊的表现 | 第19-25页 |
| ·古诗语言的模糊性 | 第19-23页 |
| ·颜色词的模糊性 | 第19-20页 |
| ·时间词的模糊性 | 第20-21页 |
| ·数字的模糊性 | 第21-22页 |
| ·感情色彩词的模糊性 | 第22-23页 |
| ·古诗意境的模糊性 | 第23-25页 |
| 第4章 古诗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及其翻译 | 第25-30页 |
| ·古诗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 | 第25-26页 |
| ·古诗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 | 第26-30页 |
| ·古诗模糊语言的可译性 | 第26-28页 |
| ·影响古诗模糊语言翻译的因素 | 第28-30页 |
| ·客观因素 | 第28页 |
| ·主观因素 | 第28-30页 |
| 第5章 古诗翻译标准和翻译过程的模糊性 | 第30-43页 |
| ·古诗翻译标准的模糊性 | 第30-32页 |
| ·古诗翻译过程的模糊性 | 第32-34页 |
| ·古诗英译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 第34-43页 |
| ·以模糊译模糊 | 第35-38页 |
| ·以精确译模糊 | 第38-40页 |
| ·以模糊译精确 | 第40-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