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理学论文

细胞坏死过程中的细胞代谢调控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0页
    1.1 细胞程序性死亡简介第12-21页
        1.1.1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第12-13页
        1.1.2 细胞坏死机制第13-20页
        1.1.3 细胞坏死的生理学意义第20-21页
    1.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第21-26页
        1.2.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简介第21-23页
        1.2.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调控第23-25页
        1.2.3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调节的生理意义第25-26页
    1.3 靶向基因修饰技术第26-29页
        1.3.1 TALEN介导的靶向基因修饰技术第26-28页
        1.3.2 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第28-29页
    1.4 立题背景第29-3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0-46页
    2.1 实验材料第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分子克隆相关实验方法第31-36页
        2.3.1 质粒载体第31-33页
        2.3.2 DNA电泳及片段回收第33页
        2.3.3 DNA连接反应第33页
        2.3.4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第33-34页
        2.3.5 中量提取质粒第34页
        2.3.6 基因组提取第34-35页
        2.3.7 RNA 提取第35页
        2.3.8 RNA的逆转录第35页
        2.3.9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5-36页
    2.4 细胞培养及相关实验第36-38页
        2.4.1 细胞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的配制第36页
        2.4.2 细胞培养第36页
        2.4.3 磷酸钙转染法第36-37页
        2.4.4 病毒感染第37页
        2.4.5 电转染第37-38页
        2.4.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第38页
    2.5 蛋白纯化及蛋白质相关实验第38-42页
        2.5.1 原核细胞中融合蛋白的纯化第38-39页
        2.5.2 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co-IP)第39-40页
        2.5.3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40-41页
        2.5.4 γ-P~(32) -ATP放射性激酶反应实验第41-42页
    2.6 细胞代谢相关实验第42-46页
        2.6.1 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细胞酵解产酸速率和有氧呼吸速率第42-43页
        2.6.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测定第43-44页
        2.6.3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体外激活实验及酶活性测定第44-46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6-81页
    3.1 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代谢情况存在差别第46-52页
        3.1.1 L929细胞坏死过程中糖酵解和有氧呼吸均被激活第46-47页
        3.1.2 坏死性刺激下L929细胞的有氧呼吸激活依赖于RIP3第47页
        3.1.3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坏死过程中会发生依赖于RIP3的有氧呼吸激活第47-48页
        3.1.4 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坏死过程中会发生依赖于RIP3的有氧呼吸激活第48-49页
        3.1.5 人源HeLa细胞的坏死过程会发生有氧呼吸激活第49-50页
        3.1.6 坏死性刺激诱导的有氧呼吸激活依赖于RIP3的激酶活性第50页
        3.1.7 细胞凋亡过程不会发生有氧呼吸的激活第50-52页
    3.2 细胞有氧呼吸的激活参与细胞坏死第52-62页
        3.2.1 抑制酵解产酸过程不影响细胞坏死第52-53页
        3.2.2 抑制有氧呼吸过程可以抑制细胞坏死第53-57页
        3.2.3 促进有氧呼吸过程可以加速细胞坏死第57-59页
        3.2.4 去除L929细胞线粒体可抑制细胞坏死第59-60页
        3.2.5 抑制有氧呼吸不影响细胞凋亡第60-61页
        3.2.6 模型:糖代谢与细胞坏死的相关性第61-62页
    3.3 坏死性刺激下RIP3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第62-68页
        3.3.1 L929细胞坏死过程中会出现依赖于RIP3的PDC激活第63-64页
        3.3.2 细胞坏死过程中的PDC激活不是由于PDC-E1α的去磷酸化第64-65页
        3.3.3 体外实验中RIP3可直接激活PDC第65-66页
        3.3.4 NIH3T3-A细胞凋亡时PDC不激活,而过表达RIP3的NIH3T3-A细胞坏死时发生PDC激活第66-68页
        3.3.5 人源细胞HeLa细胞的坏死过程会发生PDC激活第68页
    3.4 RIP3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相互作用第68-71页
        3.4.1 坏死性刺激诱导RIP3与PDC相互作用第69-70页
        3.4.2 共转染实验中RIP3与PDC-E1α,PDC-E1 β,PDC-E3直接相互作用第70-71页
    3.5 RIP3直接磷酸化PDC-E3第71-73页
        3.5.1 RIP3磷酸化PDC-E3,不能磷酸化PDC-E1α,PDC-E1β,PDC-E2第71-72页
        3.5.2 PDC-E3被RIP3磷酸化的位点位于第86位-170位氨基酸片段上第72-73页
    3.6 MLKL参与RIP3对PDC的激活第73-76页
        3.6.1 MLKL KO L929细胞中坏死性刺激不能激活有氧呼吸第73-74页
        3.6.2 MLKL KO L929细胞中坏死性刺激不能激活PDC第74页
        3.6.3 MLKL KO L929细胞中RIP3不能与PDC相互作用第74-75页
        3.6.4 MLKL参与RIP3的线粒体定位第75-76页
    3.7 坏死小体形成与PDC激活构成正反馈调节第76-79页
        3.7.1 抑制PDC活性影响坏死小体的形成第76-78页
        3.7.2 ROS清除剂BHA可抑制坏死小体的形成第78-79页
        3.7.3 模型: 坏死小体形成与PDC激活的正反馈调节第79页
    3.8 小结与讨论第79-81页
附录1 图表索引第81-84页
附录2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第84-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lota及p53上调凋亡控制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N-末端乙酰转移酶NatB复合体的结构及催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