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2章 公共产品法律调整的起点 | 第11-19页 |
·公共产品法律调整的理论和实践起点 | 第11-15页 |
·公共产品法律调整理论起点 | 第12-13页 |
·公共产品法律调整的实践起点 | 第13-15页 |
·小结 | 第15页 |
·公共产品的法律调整的自身起点 | 第15-19页 |
·法律关系复杂,适用范围广泛 | 第15-16页 |
·法律调整目标选择与价值取向集中在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 第16-17页 |
·调整体现公平、合理干预与经济民主原则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公共产品法律调整模式的选择 | 第19-26页 |
·公共产品民法和行政法调整的不足 | 第19-21页 |
·民法调整公共产品模式的不足 | 第19-20页 |
·行政法调整公共产品模式的不足 | 第20-21页 |
·公共产品经济法调整的优越性 | 第21-26页 |
·经济法对公共产品调整中法律关系设计的合理性 | 第21-23页 |
·经济法对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家与市场矛盾解决的有效性 | 第23-24页 |
·经济法调整与公共产品供给目标的契合性 | 第24-25页 |
·经济法调整与公共产品救济的契合性 | 第25-26页 |
第4章 经济法模式下的公共产品主要法律制度安排 | 第26-39页 |
·公共产品实体法律制度构建 | 第26-33页 |
·公共产品主体法律制度 | 第26-27页 |
·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形成与资源分配机制 | 第28-30页 |
·公共产品定价制度 | 第30-33页 |
·公共产品的监督制度 | 第33页 |
·公共产品程序法律制度 | 第33-39页 |
·公共产品救济的主体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公共产品救济的约束与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公共产品救济的举证责任制度 | 第36-37页 |
·公共产品救济诉讼费用制度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