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绩效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农民培训研究 | 第12-13页 |
| ·绩效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 ·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情况概述 | 第16-20页 |
| ·工程总体投入 | 第16-18页 |
| ·培训相关规定 | 第18-19页 |
| ·培训工程监督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0-25页 |
| ·相关理论和研究工具 | 第20-23页 |
| ·教育评价理论 | 第20页 |
| ·绩效评价理论 | 第20-21页 |
| ·系统评价理论 | 第21页 |
| ·目标一致理论 | 第21-22页 |
|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实施过程 | 第24-25页 |
| ·调研内容 | 第24页 |
| ·实施过程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 第25-31页 |
|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绩效评价内涵 | 第25页 |
| ·指标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 ·指标设计依据 | 第26-27页 |
| ·目标定位及其发展 | 第26页 |
| ·教育绩效理论 | 第26-27页 |
| ·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7-28页 |
| ·评价模型的确定与权重分配 | 第28-31页 |
| ·模型的确定 | 第28页 |
| ·矩阵对偶比较法 | 第28-29页 |
| ·权重分配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实施 | 第31-45页 |
|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1页 |
| ·样本情况分析 | 第31-39页 |
| ·学员基本情况 | 第31-34页 |
| ·对培训的评价 | 第34-39页 |
| ·数据处理 | 第39-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 ·指标分数计算 | 第40-44页 |
| ·绩效结果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培训工程绩效分析 | 第45-59页 |
| ·培训工程各项得分率分析 | 第45-46页 |
| ·培训工程的工作经验总结 | 第46-48页 |
| ·培训过程对外公开,增大透明度 | 第46页 |
| ·制定方案,组织专家,促进项目开展 | 第46-47页 |
| ·强化资金管理,杜绝挤占挪用 | 第47页 |
| ·实行绩效评价,明确奖惩原则 | 第47-48页 |
| ·抓好典型宣传,促进示范带动 | 第48页 |
| ·拓展培训层次,深化项目实施 | 第48页 |
| ·培训工程的绩效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务农技能 | 第48-49页 |
| ·提高科技务农的意识,改善新农村建设认识 | 第49页 |
| ·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 第49-50页 |
| ·理论指导实践,培训切合产业发展 | 第50页 |
| ·培训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第50-53页 |
| ·年龄影响培训效果 | 第50-51页 |
| ·组织难度大 | 第51页 |
| ·师资水平有限,缺乏知识更新 | 第51-52页 |
| ·工作人员和培训经费紧缺 | 第52页 |
| ·欠缺质量保障体系 | 第52页 |
| ·培训内容和教材老化 | 第52-53页 |
| ·监督管理工作松散 | 第53页 |
| ·提高培训工程绩效的对策 | 第53-57页 |
|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法制保障 | 第53-54页 |
| ·大力促进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 第54页 |
| ·根据学员需求和产业前瞻性制定培训内容 | 第54-55页 |
| ·引导资金投入多元化发展 | 第55页 |
|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 第55-56页 |
| ·制定考核标准,确保培训质量 | 第56页 |
| ·定期培训教师,促进师资队伍规范化 | 第56-57页 |
|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培训后期跟踪服务 | 第57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 第57-59页 |
| ·取样地点和问卷发放数量不够充足 | 第57-58页 |
| ·调查局限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1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5-66页 |
| 附录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