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9页 |
·引言 | 第21页 |
·光整加工技术综述 | 第21-23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含义 | 第21-22页 |
·光整加工技术的分类 | 第22-23页 |
·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简介 | 第23-28页 |
·回转式滚磨光整加工 | 第24-25页 |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 | 第25-26页 |
·涡流式滚磨光整加工 | 第26页 |
·离心滚磨光整加工 | 第26-27页 |
·主轴滚磨光整加工 | 第27-2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来源及意义 | 第28-3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8-30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3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离心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1-3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三维离散元法 | 第34-36页 |
·离散元法简介 | 第34-35页 |
·离散元法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35-36页 |
·人工智能技术简介 | 第36-3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7-3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离心滚磨加工介质运动理论分析 | 第39-73页 |
·引言 | 第39页 |
·离心滚磨加工原理 | 第39-40页 |
·离心滚磨设备基本结构 | 第40-42页 |
·加工过程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滚筒内介质运动分析 | 第46-57页 |
·滚筒内混合介质的运动速度分析 | 第46-51页 |
·滚筒混合介质的运动加速度分析 | 第51-57页 |
·离心滚磨加工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57-63页 |
·磨块对工件的加工机理 | 第63-65页 |
·离心滚磨加工传动比取值范围及其临界值理论计算 | 第65-69页 |
·传动比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65-66页 |
·介质脱离筒壁的条件 | 第66-67页 |
·临界传动比的理论计算 | 第67-69页 |
·滚磨加工效率的理论计算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三章 基于DEM 的离心滚磨混合介质动力学模型 | 第73-95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74页 |
·混合介质和滚筒的几何模型 | 第74-76页 |
·混合介质的几何模型 | 第75页 |
·滚筒的几何模型 | 第75-76页 |
·滚筒中介质运动受力分析 | 第76-82页 |
·离心滚磨加工过程坐标系的建立 | 第76-79页 |
·介质运动受力分析 | 第79-82页 |
·介质接触模型 | 第82-91页 |
·邻居搜索技术及数据结构 | 第82-83页 |
·接触判断 | 第83-84页 |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计算 | 第84-86页 |
·介质接触模型 | 第86-91页 |
·混合介质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 第91-93页 |
·介质运动方程 | 第91-92页 |
·求解方法 | 第92-93页 |
·求解过程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四章 混合介质运动的DEM 三维可视化仿真 | 第95-135页 |
·引言 | 第95页 |
·基本概念 | 第95-98页 |
·摩擦系数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 第95-96页 |
·接触能量、金属去除率与滚磨加工效率的关系 | 第96-97页 |
·介质数量的估算 | 第97-98页 |
·离心滚磨加工过程仿真初始设置 | 第98-100页 |
·滚筒和混合介质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仿真计算参数和初始设置 | 第99-100页 |
·单个介质运动的离散元仿真 | 第100-103页 |
·模拟相关参数的设定 | 第100页 |
·单个介质运动模拟 | 第100-103页 |
·公转与自转方向对介质运动和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同向和异向时混合介质宏观流动特征 | 第104页 |
·同向和异向时混合介质瞬时速度矢量图 | 第104-105页 |
·同向和异向时介质间相互作用的平均接触力 | 第105页 |
·同向和异向时介质间相互接触频率 | 第105-106页 |
·同向和异向时介质间接触能量的变化 | 第106-107页 |
·公转转速对介质运动和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07-116页 |
·公转转速对介质宏观流动形态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公转转速对介质微观加工特性的影响 | 第109-116页 |
·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16页 |
·传动比对介质运动和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16-127页 |
·仿真传动比的选择与分析 | 第117-118页 |
·传动比对介质宏观流动形态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传动比对介质微观加工特性的影响 | 第119-125页 |
·传动比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临界传动比的确定 | 第126-127页 |
·介质装入量对介质运动和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磨块与工件混合比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设备参数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公转半径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滚筒半径r 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30页 |
·R/r 取值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磨块直径对滚磨效率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五章 离心滚磨加工过程实验研究及仿真验证 | 第135-153页 |
·引言 | 第135页 |
·高速摄影实验研究 | 第135-137页 |
·实验方案 | 第135-13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6-137页 |
·传动比对滚磨加工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137-144页 |
·实验方案 | 第137-138页 |
·粗加工实验及其数据 | 第138-139页 |
·精加工实验及其数据 | 第139-141页 |
·粗加工和精加工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1-144页 |
·装入量对滚磨加工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144-146页 |
·实验方案 | 第144-1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5-146页 |
·混合比对滚磨加工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146-148页 |
·实验方案 | 第146-14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7-148页 |
·介质尺寸对滚磨加工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148-150页 |
·实验方案 | 第148-14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3页 |
第六章 基于智能技术的离心滚磨加工结果预测 | 第153-175页 |
·引言 | 第153页 |
·人工神经网络和BP 网络简介 | 第153-159页 |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153-155页 |
·BP 神经网络 | 第155-159页 |
·遗传算法 | 第159-162页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159-160页 |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方法 | 第160-162页 |
·实验数据样本的选取和归一化预处理 | 第162-163页 |
·学习样本的选取 | 第162页 |
·数据归一化预处理 | 第162-163页 |
·离心滚磨加工结果GA-BP 网络预测模型结构的设计 | 第163-165页 |
·预测模型网络层数的设计 | 第163页 |
·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数的设计 | 第163-164页 |
·隐层神经元数的设计 | 第164-165页 |
·预测模型的训练 | 第165-170页 |
·GA 优化BP 网络权值和阀值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165-168页 |
·训练结果 | 第168-170页 |
·预测模型的检验 | 第170-173页 |
·检验样本 | 第170-171页 |
·模型检验结果 | 第171-173页 |
·模型性能分析 | 第173页 |
·离心滚磨加工结果预测 | 第173-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75-179页 |
·全文总结 | 第175-17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6-177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7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91-192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192-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