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颍河流域典型污染物的水生生物基准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中常用缩写词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水质基准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1 国外水质基准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2.2 我国水质基准研究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沙颍河流域淡水生物镉基准研究 | 第27-52页 |
2.1 本土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的收集与筛选 | 第27-31页 |
2.1.1 数据收集与筛选 | 第27-28页 |
2.1.2 本土水生生物筛选 | 第28-31页 |
2.2 镉毒性数据筛选结果 | 第31-34页 |
2.2.1 镉对我国淡水动物的急性毒性 | 第31-34页 |
2.2.2 镉对我国淡水动物的慢性毒性 | 第34页 |
2.3 镉生态毒理学试验研究 | 第34-43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2.3.2 本土生物毒性试验结果 | 第38-42页 |
2.3.3 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2.4 镉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推导 | 第43-50页 |
2.4.1 镉硬度斜率计算 | 第43-45页 |
2.4.2 镉毒性数据标准化 | 第45-48页 |
2.4.3 沙颍河流域镉水生生物基准 | 第48-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沙颍河流域淡水生物氨氮基准研究 | 第52-77页 |
3.1 美国氨氮水质基准方法学 | 第52-53页 |
3.1.1 概述 | 第52页 |
3.1.2 温度对氨氮毒性的影响 | 第52页 |
3.1.3 pH值对氨氮毒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 2009 年氨氮水质基准 | 第53-54页 |
3.3 本土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的收集与筛选 | 第54页 |
3.4 氨氮毒性数据筛选结果 | 第54-66页 |
3.4.1 氨氮对我国淡水动物的急性毒性数据 | 第54-66页 |
3.4.2 氨氮对我国淡水动物的慢性毒性数据 | 第66页 |
3.5 氨氮生态毒理学试验研究 | 第66-70页 |
3.5.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3.5.2 本土生物毒性试验结果 | 第69-70页 |
3.6 氨氮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推导 | 第70-76页 |
3.6.1 氨氮毒性数据标准化 | 第70-71页 |
3.6.2 沙颍河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 | 第71-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沙颍河流域淡水生物硝基苯基准研究 | 第77-89页 |
4.1 本土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的收集与筛选 | 第77页 |
4.2 硝基苯毒性数据筛选结果 | 第77-79页 |
4.3 硝基苯生态毒理学试验研究 | 第79-83页 |
4.3.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4.3.2 本土生物毒性试验结果 | 第82-83页 |
4.4 沙颍河流域硝基苯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推导 | 第83-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沙颍河流域镉的生态风险评估 | 第89-102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8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89页 |
5.2.2 样品采集 | 第89-91页 |
5.2.3 样品测试与质量保证 | 第91-92页 |
5.3 水体和沉积物中镉的浓度 | 第92-93页 |
5.4 镉暴露浓度标准化 | 第93页 |
5.5 生态风险评估 | 第93-101页 |
5.5.1 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 第93-95页 |
5.5.2 生态风险评估 | 第95-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沙颍河流域氨氮的生态风险评估 | 第102-112页 |
6.0 氨氮现状 | 第102-104页 |
6.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4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04页 |
6.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04页 |
6.2.2 现场测定 | 第104页 |
6.2.3 质量保证 | 第104页 |
6.3 生态风险评估 | 第104-110页 |
6.3.1 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 第104页 |
6.3.2 生态风险评估 | 第104-11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沙颍河流域硝基苯的生态风险评估 | 第112-118页 |
7.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12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4页 |
7.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12页 |
7.2.2 样品采集 | 第112页 |
7.2.3 样品前处理 | 第112-113页 |
7.2.4 样品测试与质量保证 | 第113-114页 |
7.3 生态风险评估 | 第114-117页 |
7.3.1 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 第114页 |
7.3.2 生态风险评估 | 第114-11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8.1 结论 | 第118页 |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8.3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录1 | 第138-139页 |
附录2 | 第139-142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