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土地利用结构对面源污染氮素输出的影响--以蚂蚁河典型小流域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22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第10-13页
        1.2.1 相关概念第10-11页
        1.2.2 基础理论第11-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1.3.1 面源污染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2 土地利用结构与面源污染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2-25页
    2.1 方正县概况第22页
    2.2 蚂蚁河小流域概况第22-25页
        2.2.1 自然概况第22-24页
        2.2.2 社会经济概况第24-25页
3 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第25-34页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5-27页
        3.1.1 资料来源第25页
        3.1.2 数据处理第25-27页
    3.2 流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第27-33页
        3.2.1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第27-28页
        3.2.2 土地利用的坡度分布格局分析第28-31页
        3.2.3 土地利用距离河流的距离分布格局第31-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流域氮素输出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第34-42页
    4.1 材料来源与分析第34-36页
        4.1.1 监测点位的布设第34-36页
        4.1.2 取样时间和频率第36页
        4.1.3 样品分析第36页
    4.2 流域面源污染物输出特征第36-39页
        4.2.1 小流域污染物流失形态第36-38页
        4.2.2 小流域总氮、氨氮输出的时空变异特征第38-39页
        4.2.3 小流域硝态氮输出的时空变异特征第39页
    4.3 土地利用结构与氮素输出的关系第39-41页
        4.3.1 土地利用类型对氮素输出的影响第39-40页
        4.3.2 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面源污染估算第42-47页
    5.1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第42-45页
        5.1.1 目标优化模型第42-44页
        5.1.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第44-45页
    5.2 面源污染的估算第45-46页
        5.2.1 污染物负荷核算方法第45页
        5.2.2 输出系数的确定第45-46页
        5.2.3 面源污染估算结果对比第46页
    5.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7-49页
    6.1 结论第47-48页
    6.2 建议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碳微电解对低碳氮比污水生物反硝化作用影响研究
下一篇:沙颍河流域典型污染物的水生生物基准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