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碳硼烷巯基保护的货币金属簇基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4页
    1.1 碳硼烷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 巯基保护的货币金属簇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第13-35页
        1.2.1 铜硫纳米簇的合成、结构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第15-18页
        1.2.2 银硫纳米簇的合成、结构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第18-27页
        1.2.3 具有零价特征的铜簇和银簇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第27-32页
        1.2.4 巯基保护的货币金属簇的催化性能研究第32-35页
    1.3 金属交换诱导的金属团簇的结构转变及性能研究第35-41页
        1.3.1 结构保持的金属交换及性质研究第36-39页
        1.3.2 结构改变的金属交换及性质研究第39-41页
    1.4 货币金属硫簇基组装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41-42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4页
第二章 碳硼烷巯基保护的超原子银硫簇的组装及性能研究第54-87页
    2.1 引言第54-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2.2.1 实验原料、测试、表征及实验方法第56-57页
        2.2.2 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解析第57页
        2.2.3 碳硼烷巯基配体的合成第57-58页
        2.2.4 前驱体[Ag_2(C_2B_(10)H_(10_S_2)(CH_3CN)_2]_n的合成第58页
        2.2.5 化合物{[Ag_(14)(Pyrazine)_(6.5_(DMAc)(CH_3CN)_(0.5)]·2DMAc}_n(SCAM-1)的合成第58页
        2.2.6 化合物{[Ag_(14)(dpd)_2(CH_3CN)_4]·DMAc}n(SCAM-2)的合成第58页
        2.2.7 化合物{[Ag_(14)(bpy)_4]}_n(SCAM-3)的合成第58-59页
        2.2.8 化合物{[Ag_(14)(dpbz)_4]}n(SCAM-4)的合成第5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9-75页
        2.3.1 前驱体[Ag_2(C_2B_(10)H_(10_S_2)(CH_3CN)_2]_n的结构及其表征第59-64页
        2.3.2 化合物的SCAM-1、SCAM-2和SCAM-3 的结构及表征第64-69页
        2.3.3 化合物SCAM-4 的结构及性质表征第69-75页
    2.4 本章小结第75-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第三章 超原子铜簇Cu_(14)的自还原合成、精准修饰及性能研究第87-122页
    3.1 引言第87-88页
    3.2 实验部分第88-91页
        3.2.1 实验原料、测试及表征第88-89页
        3.2.2 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解析第89页
        3.2.3 化合物Cu_(14)(C_2B_(10)H_(10)S_2)_6(CH_3CN)_8(Cu_(14)-8CH_3CN)的合成第89-90页
        3.2.4 化合物[Cu_(14)(C_2B_(10)H_(10)S_2)6(DMABN)_8]·2.5THF(Cu_(14)-8DMABN)的合成第90页
        3.2.5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电催化性能测试第90-9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1-114页
        3.3.1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晶体结构第91-93页
        3.3.2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形成反应机理研究第93-96页
        3.3.3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稳定性表征第96-100页
        3.3.4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光学吸收和分子轨道研究第100-105页
        3.3.5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光致发光性质第105-107页
        3.3.6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位点精准修饰及取代产物表征第107-110页
        3.3.7 化合物Cu_(14)-8CH_3CN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110-114页
    3.4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2页
第四章 铜硫碘簇到银硫碘簇的完全金属交换及光物理性能研究.第122-158页
    4.1 引言第122-123页
    4.2 实验部分第123-125页
        4.2.1 原料、测试、表征及实验方法第123-124页
        4.2.2 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解析第124页
        4.2.3 Cu_(17) 晶体的合成第124页
        4.2.4 Ag_(17) 晶体的合成第124-12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25-149页
        4.3.1 Cu_(17)和Ag_(17)的晶体结构第125-132页
        4.3.2 Cu_(17)到Ag_(17)结构转变及其稳定性表征第132-138页
        4.3.3 Cu_(17)和Ag_(17)的光学性质第138-140页
        4.3.4 Cu_(17)和Ag_(17)的光致发光性质对比第140-145页
        4.3.5 Cu_(17)和Ag_(17)的DFT计算第145-149页
    4.4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8页
结论与展望第158-1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齿导向策略的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噻唑[5,4-d]并噻唑双吡啶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