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研究特色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1页 |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 | 第19-21页 |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 第20-21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原则 | 第21-22页 |
(一)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 第21页 |
(二)坚持与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 | 第21-22页 |
(三)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 第22页 |
(四)坚持与初中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相结合 | 第22页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 第22-31页 |
(一)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布情况 | 第22-28页 |
(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1-45页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 第31-40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1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1-33页 |
(三)调查结果 | 第33-40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因素 | 第40-41页 |
(一)教师思想上高度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 第40-41页 |
(二)教师实践中积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第41页 |
(三)教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需求强烈 | 第41页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1-45页 |
(一)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 | 第41-42页 |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目标 | 第42页 |
(三)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 第42-43页 |
(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持 | 第43页 |
(五)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助力不足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 第45-57页 |
一、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 | 第45-48页 |
(一)提高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 第45页 |
(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 第45-46页 |
(三)激发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 第46-47页 |
(四)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 第47-48页 |
二、增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 第48-50页 |
(一)养成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 第48-49页 |
(二)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 第49页 |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 第49-50页 |
三、创新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 第50-53页 |
(一)时政热点和传统道德经典进课堂 | 第50-51页 |
(二)打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活动型课堂 | 第51-52页 |
(三)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拓展 | 第52-53页 |
四、加大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力度 | 第53-57页 |
(一)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 第53-54页 |
(二)营造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 第54-55页 |
(三)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道德与法治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展示——以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题“延续文化命脉”为例. | 第57-66页 |
一、实践背景 | 第57-58页 |
二、课例展示 | 第58-63页 |
(一)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 第58页 |
(二)课前准备 | 第58-59页 |
(三)教与学的过程展示 | 第59-63页 |
三、教学效果反馈 | 第63-66页 |
(一)听课教师的反馈 | 第63-64页 |
(二)学生的反馈 | 第64页 |
(三)自我反思与总结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情况介绍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