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大直径灌注桩钢套管高频振动贯入机理及施工效应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 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概况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全套管大直径振动取土灌注桩第21-23页
        2.2.1 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机械第21-22页
        2.2.2 套管灌注桩的施工原理第22-23页
    2.3 高频振动打桩技术第23-26页
        2.3.1 早期研究概况第23页
        2.3.2 可打入性试验研究第23-24页
        2.3.3 振动打桩模型研究第24-26页
    2.4 环境效应研究现状第26-29页
        2.4.1 理论研究第27-28页
        2.4.2 试验研究第28页
        2.4.3 数值分析第28-29页
    2.5 土塞效应研究现状第29-31页
        2.5.1 理论研究第30页
        2.5.2 试验研究第30-31页
        2.5.3 数值分析第31页
    2.6 挤土效应研究现状第31-35页
        2.6.1 理论研究第32页
        2.6.2 试验研究第32-33页
        2.6.3 数值分析第33-35页
第三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模型试验第35-6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试验目的与内容第35页
    3.3 试验设备及模型地基第35-37页
        3.3.1 试验设备第35-37页
        3.3.2 模型地基第37页
    3.4 试验用砂力学指标第37-38页
    3.5 试验测试方法第38-40页
        3.5.1 孔隙水压力第39页
        3.5.2 挤土应力第39页
        3.5.3 土塞高度及贯入深度第39-40页
    3.6 试验成果分析第40-54页
        3.6.1 超孔隙水压力第40-44页
        3.6.2 挤土应力第44-47页
        3.6.3 土塞效应第47-52页
        3.6.4 沉管速率第52-54页
    3.7 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第54-60页
        3.7.1 数值模型建立第54-57页
        3.7.2 结果分析第57-60页
    3.8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61-72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岩土贯入问题的有限元处理思路第61-68页
        4.2.1 初始地应力第61-62页
        4.2.2 Mohr-Coulomb模型第62-63页
        4.2.3 边界问题第63-64页
        4.2.4 岩土贯入大变形问题第64-67页
        4.2.5 粘性土地基孔压分析技术第67-68页
    4.3 三维数值分析方法第68-70页
        4.3.1 模型简化第68页
        4.3.2 “zipper-type”分析技术第68-69页
        4.3.3 ALE网格划分第69-70页
    4.4 砂土地基孔压数值分析方法第70-71页
        4.4.1 模型假定第70-71页
        4.4.2 边界条件与分析时间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过程中环境效应第72-88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三维分析模型第72-74页
        5.2.1 几何模型第72-73页
        5.2.2 荷载及计算参数第73-74页
    5.3 地面振动第74-79页
        5.3.1 地面振动机理第74-75页
        5.3.2 地面振动规律第75-78页
        5.3.3 施工安全距离第78-79页
    5.4 影响因素正交分析第79-81页
        5.4.1 方案设计第79-80页
        5.4.2 结果分析第80-81页
    5.5 隔振沟隔振效果分析第81-86页
        5.5.1 隔振沟填充材料的影响第81-82页
        5.5.2 隔振沟深度的影响第82-83页
        5.5.3 隔振沟宽度的影响第83-84页
        5.5.4 隔振沟形状的影响第84页
        5.5.5 隔振沟位置的影响第84-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第88-97页
    6.1 引言第88页
    6.2 孔隙比变化第88-89页
    6.3 内外侧摩阻力第89-90页
    6.4 土塞闭塞程度第90-92页
    6.5 土拱效应第92-93页
    6.6 土塞影响因素分析第93-96页
        6.6.1 振动频率对土塞的影响第93-94页
        6.6.2 管径对土塞的影响第94-95页
        6.6.3 土层对土塞的影响第95-96页
    6.7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过程中挤土效应第97-114页
    7.1 引言第97页
    7.2 挤土位移第97-104页
        7.2.1 地表土体位移第97-98页
        7.2.2 深层土体位移第98-101页
        7.2.3 影响因素分析第101-104页
    7.3 粘土地基孔压性状分析第104-106页
    7.4 砂土地基孔压性状分析第106-112页
        7.4.1 数值分析模型第106-107页
        7.4.2 孔压性状分析第107-109页
        7.4.3 影响因素分析第109-112页
    7.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八章 套管高频振动贯入模型研究第114-158页
    8.1 引言第114页
    8.2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第114-121页
        8.2.1 亚塑性结构第114-115页
        8.2.2 函数表达式第115-118页
        8.2.3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18-121页
    8.3 套管振动贯入模型描述第121-134页
        8.3.1 总体描述第121-122页
        8.3.2 几何模型第122-123页
        8.3.3 套管外摩阻力第123-126页
        8.3.4 套管端部阻力第126-128页
        8.3.5 套管土塞阻力第128-132页
        8.3.6 综合运动方程第132-134页
    8.4 程序编译第134-140页
        8.4.1 MATLAB程序设计第134-136页
        8.4.2 套管外侧土体应力率分量函数第136-137页
        8.4.3 套管端部土体应力率分量函数第137-139页
        8.4.4 套管内侧土塞阻力函数第139页
        8.4.5 套管贯入计算模型程序第139-140页
    8.5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第140-149页
        8.5.1 模型验证第140-144页
        8.5.2 结果分析第144-149页
    8.6 影响因素分析第149-157页
        8.6.1 土体参数的影响第151-152页
        8.6.2 振动锤参数的影响第152-155页
        8.6.3 套管直径的影响第155-157页
    8.7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1页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58-159页
    9.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个人简历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空法动态制冰机理研究
下一篇:公路隧道典型事故特征分析及预防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