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8页 |
1.2.1 冰浆的制备方法及比较 | 第13-18页 |
1.2.2 真空法制冰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冰晶生长机理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1.3 本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冰晶生成过程的相平衡及过冷特性研究 | 第31-56页 |
2.1 冰晶生成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31-36页 |
2.1.1 水溶液的汽-液-固三相平衡 | 第31-34页 |
2.1.2 相变条件及结晶过冷区 | 第34-36页 |
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6-44页 |
2.2.1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36-39页 |
2.2.2 实验现象与方法 | 第39-42页 |
2.2.3 实验系统的校验与可靠性分析 | 第42-44页 |
2.3 汽-液-固三相平衡参数测定 | 第44-49页 |
2.3.1 冰的汽-固平衡方程 | 第44-45页 |
2.3.2 乙二醇水溶液的三相平衡 | 第45-47页 |
2.3.3 氯化钠水溶液的三相平衡 | 第47-49页 |
2.4 冰晶生成过程的过冷特性研究 | 第49-54页 |
2.4.1 搅拌速率对结晶过冷区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2 冷却速率对结晶过冷区的影响 | 第50-52页 |
2.4.3 溶液初始浓度对结晶过冷区的影响 | 第52-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冰晶成核与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56-78页 |
3.1 冰晶成核与生长动力学理论 | 第56-68页 |
3.1.1 均质成核动力学 | 第56-60页 |
3.1.2 非均质成核动力学 | 第60-62页 |
3.1.3 二次成核动力学 | 第62-64页 |
3.1.4 晶体生长动力学 | 第64-65页 |
3.1.5 结晶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65-68页 |
3.2 冰晶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的实验测定 | 第68-72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68-69页 |
3.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9页 |
3.2.3 关键数据的测定 | 第69-72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2-76页 |
3.3.1 冰晶成核速率方程与生长速率方程 | 第72-75页 |
3.3.2 冰晶生成动力学影响因素 | 第75-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冰浆总结晶速率动力学研究 | 第78-103页 |
4.1 总结晶速率理论模型 | 第78-85页 |
4.1.1 真空法冰浆制备的总结晶速率 | 第78-80页 |
4.1.2 Avrami动力学理论 | 第80-83页 |
4.1.3 Jeziorny动力学模型 | 第83-84页 |
4.1.4 Ozawa动力学模型 | 第84页 |
4.1.5 Mo法动力学模型 | 第84-85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85-86页 |
4.3 乙二醇水溶液中冰浆总结晶速率 | 第86-94页 |
4.3.1 基于Jeziorny法的总结晶速率 | 第86-92页 |
4.3.2 基于Mo法的总结晶速率 | 第92-94页 |
4.4 氯化钠水溶液中冰浆总结晶速率研究 | 第94-102页 |
4.4.1 基于Jeziorny法的总结晶速率 | 第94-100页 |
4.4.2 基于Mo法的总结晶速率 | 第100-10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冰浆中冰晶粒径特性研究 | 第103-123页 |
5.1 冰晶粒径分布函数 | 第103-105页 |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05-106页 |
5.3 搅拌速率对冰晶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影响 | 第106-111页 |
5.4 溶液初始浓度对冰晶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5.5 冰浆含冰率对冰晶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影响 | 第115-12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6章 纳米颗粒对冰晶生长过程的强化性能研究 | 第123-140页 |
6.1 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晶生成过程过冷特性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6.2 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晶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6.3 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浆生成速率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6.4 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晶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7章 添加剂对冰晶生长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第140-156页 |
7.1 分子力场与计算机模拟 | 第140-145页 |
7.1.1 分子动力学模拟发展简史 | 第140-141页 |
7.1.2 分子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141-145页 |
7.2 模拟细节与方法 | 第145-147页 |
7.3 氢键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47-152页 |
7.3.1 氢键及氢键准则 | 第147-150页 |
7.3.2 氢键特性分析 | 第150-152页 |
7.4 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52-15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59页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56-158页 |
8.2 创新点 | 第158页 |
8.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