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19页 |
1.2.1 产业融合 | 第15页 |
1.2.2 农村产业融合 | 第15-16页 |
1.2.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 第16-17页 |
1.2.4 龙头企业 | 第17-18页 |
1.2.5 新型经营主体 | 第18-19页 |
1.2.6 互利机制 | 第19页 |
1.2.7 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19页 |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 第19-21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结构框架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6 可能的创新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5-34页 |
2.1 农村产业融合部分 | 第25-30页 |
2.1.1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1.2 文献综述 | 第27-30页 |
2.2 利益联结机制部分 | 第30-34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2.2 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现状分析 | 第34-41页 |
3.1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3.1.1 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 第34-35页 |
3.1.2 利益联结机制不规范 | 第35页 |
3.1.3 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 | 第35页 |
3.1.4 利益联结机制信息化滞后 | 第35-36页 |
3.1.5 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不足 | 第36页 |
3.2 国外农村产业融合中利益联结机制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6-40页 |
3.2.1 国外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 | 第36-38页 |
3.2.2 国外农村产业融合对利益联结机制的启示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41-48页 |
4.1 利益联结机制的四个内涵机制 | 第41-44页 |
4.1.1 利益创造 | 第42页 |
4.1.2 利益分配 | 第42-43页 |
4.1.3 利益保障 | 第43页 |
4.1.4 利益约束 | 第43-44页 |
4.2 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内部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4.2.2 外部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4.3 利益联结机制的激励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4.3.1 内部激励因素 | 第46-47页 |
4.3.2 外部激励因素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第48-55页 |
5.1 利益联结机制的分类 | 第48-51页 |
5.1.1 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 | 第48-49页 |
5.1.2 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 | 第49页 |
5.1.3 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 | 第49-50页 |
5.1.4 企业式利益联结机制 | 第50页 |
5.1.5 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 | 第50-51页 |
5.2 区别易混淆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51-52页 |
5.2.1 合作式与合同式的异同 | 第51-52页 |
5.2.2 企业式与股份式的异同 | 第52页 |
5.3 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第52-54页 |
5.3.1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第52-53页 |
5.3.2 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组织模式及博弈分析 | 第55-63页 |
6.1 “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及其博弈分析 | 第55-59页 |
6.1.1 组织模式 | 第55页 |
6.1.2 博弈分析及模型建议 | 第55-59页 |
6.2 “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及其博弈分析 | 第59-62页 |
6.2.1 组织模式 | 第59页 |
6.2.2 博弈分析及模型建议 | 第59-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两种典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较 | 第63-69页 |
7.1 康祺米业 | 第63-65页 |
7.2 康美优品米业 | 第65-66页 |
7.3 绩效评估对比 | 第66-6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69-7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8.1.1 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 | 第69页 |
8.1.2 利益共同体是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的目标 | 第69-70页 |
8.1.3 加强监管是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主要职责 | 第70页 |
8.2 对策建议 | 第70-72页 |
8.2.1 加大监管力度,减少监管成本 | 第70页 |
8.2.2 严格规范契约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 | 第70-71页 |
8.2.3 建立关系信用制度,促进双方良性互动 | 第71页 |
8.2.4 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71页 |
8.2.5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中介组织 | 第71-72页 |
8.2.6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户融合发展 | 第72页 |
8.2.7 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 第72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九章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 A | 第79-80页 |
附录 B | 第80-81页 |
附录 C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