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业绩补偿承诺的风险研究--以信雅达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政策背景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业绩补偿制度的政策背景 | 第13-14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2.1 业绩补偿承诺与对赌协议 | 第14-15页 |
2.2.2 业绩补偿承诺的保障作用 | 第15-16页 |
2.2.3 业绩补偿承诺的风险 | 第16-18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3 业绩补偿承诺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1 业绩补偿承诺的定义 | 第19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0-21页 |
3.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4 信雅达并购上海科匠的案例介绍 | 第22-32页 |
4.1 案例选择依据 | 第22页 |
4.2 并购主体介绍 | 第22-27页 |
4.2.1 信雅达 | 第22-25页 |
4.2.2 上海科匠 | 第25-27页 |
4.3 并购历程介绍 | 第27-28页 |
4.4 交易方案及业绩补偿协议实施情况 | 第28-32页 |
4.4.1 交易方案 | 第28-29页 |
4.4.2 补偿安排 | 第29-30页 |
4.4.3 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 第30-32页 |
5 信雅达并购上海科匠的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5.1 信雅达并购上海科匠的动因 | 第32-33页 |
5.1.1 提高公司在金融IT领域的竞争力 | 第32页 |
5.1.2 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 第32-33页 |
5.1.3 发挥上市公司与标的企业的协同效应 | 第33页 |
5.2 信雅达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影响 | 第33-36页 |
5.2.1 业绩承诺未实现前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分析 | 第33-34页 |
5.2.2 业绩承诺未实现的原因及市场反应 | 第34-36页 |
5.3 业绩补偿承诺对信雅达并购前后的风险分析 | 第36-44页 |
5.3.1 高溢价风险 | 第36-38页 |
5.3.2 经营风险 | 第38-40页 |
5.3.3 整合风险 | 第40-41页 |
5.3.4 商誉减值风险 | 第41-44页 |
6 业绩补偿承诺风险应对建议 | 第44-47页 |
6.1 延长股份锁定期 | 第44页 |
6.2 审慎选择并购标的 | 第44-45页 |
6.3 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规避风险 | 第45-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7.1 结论 | 第47页 |
7.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