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两汉传书研究缘由和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二、两汉传书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传书成书年代研究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传书概念及其目录学归类 | 第14-23页 |
一、什么是传书 | 第14-15页 |
二、汉代传书考 | 第15-18页 |
(一)《燕丹子》 | 第15-16页 |
(二)《淮南子》 | 第16页 |
(三)《新序》 | 第16页 |
(四)刘向《列士传》 | 第16-17页 |
(五)《列女传》和《说苑》 | 第17页 |
(六)《韩诗外传》 | 第17页 |
(七)《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 第17-18页 |
三、传书与小说、短书 | 第18-20页 |
(一)传书与小说 | 第18-19页 |
(二)传书和短书 | 第19-20页 |
四、传书在汉代及后世目录学中的分类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汉代传书形成的文化背景 | 第23-30页 |
一、救典籍于秦火,传先言于万世 | 第23-24页 |
二、今文经学兴盛,谶纬之术弥漫 | 第24-26页 |
三、神仙方术,方士传书 | 第26-27页 |
四、义尚光大,纵览天地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汉代传书的功能与内容 | 第30-38页 |
一、效春秋以补史——汉代杂史类传书的内容与功能 | 第30-32页 |
二、载小道以治家国——汉代说体类传书的内容与功能 | 第32-35页 |
三、奇而近雅,杂而不俗——杂记类传书的功能与内容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言虚无之事,作惊名之论——汉代传书的艺术特征 | 第38-43页 |
一、杂史体传书的虚构性 | 第38-41页 |
二、说体类传书的故事性 | 第41-42页 |
三、杂记体传书的荒诞性 | 第42-43页 |
余论 | 第43-50页 |
一、文化制约 | 第43-47页 |
二、被消解的独立性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