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 第21-29页 |
2.1 装配式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2.1.1 装配式建筑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2.1.2 装配式建筑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2.2 传统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2.2.1 传统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2.2.2 传统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2.3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8页 |
2.3.1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2.3.2 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优势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 | 第29-38页 |
3.1 传统现浇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构建路径分析 | 第29-32页 |
3.1.1 传统现浇建筑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分析 | 第29-30页 |
3.1.2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分析 | 第30-31页 |
3.1.3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与传统现浇建筑全产业链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2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成化管理和形成机理分析 | 第32-35页 |
3.2.1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概念 | 第32-33页 |
3.2.2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成化管理 | 第33-34页 |
3.2.3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形成机理 | 第34-35页 |
3.3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35-37页 |
3.3.1 政府政策支持机制分析 | 第35页 |
3.3.2 动力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3.3.3 合作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3.3.4 市场竞争机制分析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管理ISM模型 | 第38-53页 |
4.1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造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4.1.1 规划设计阶段 | 第39页 |
4.1.2 构配件生产运输阶段 | 第39-40页 |
4.1.3 施工阶段 | 第40-41页 |
4.2 ISM模型的建立 | 第41-47页 |
4.2.1 确定各因素间的关联性 | 第41-43页 |
4.2.2 建立ISM模型的步骤 | 第43-47页 |
4.3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成本管理措施 | 第47-52页 |
4.3.1 基于价值工程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管理 | 第47-49页 |
4.3.2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管理措施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53-6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3页 |
5.2 成本分析 | 第53-55页 |
5.3 成本控制措施 | 第55-62页 |
5.3.1 设计阶段 | 第55-57页 |
5.3.2 生产运输阶段 | 第57-58页 |
5.3.3 施工阶段 | 第58-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