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安通控股借壳*ST黑化上市的财务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方法第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3.1 借壳上市理论研究第12页
        1.3.2 借壳上市财务影响研究第12-13页
        1.3.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14-16页
    2.1 借壳上市第14页
    2.2 借壳上市基础理论第14-16页
        2.2.1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第14-15页
        2.2.2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第15页
        2.2.3 市场力量理论第15-16页
第3章 安通控股借壳上市案例情况第16-23页
    3.1 交易双方案例介绍第16-19页
        3.1.1 安通控股第16-17页
        3.1.2 *ST黑化第17-19页
    3.2 安通控股借壳上市的动因第19-20页
        3.2.1 被借壳方的角度第19页
        3.2.2 借壳方的角度第19-20页
    3.3 安通控股借壳上市过程第20-23页
        3.3.1 交易历程第20-21页
        3.3.2 交易方案第21-23页
第4章 安通控股借壳上市财务影响分析第23-43页
    4.1 借壳上市后安通控股的股权结构分析第23-24页
    4.2 借壳上市后安通控股的财务状况分析第24-30页
        4.2.1 水平分析第24-27页
        4.2.2 垂直分析第27-30页
    4.3 借壳上市后安通控股的现金流分析第30-33页
        4.3.1 水平分析第30-32页
        4.3.2 垂直分析第32-33页
    4.4 借壳上市后安通控股的经营成果分析第33-36页
        4.4.1 水平分析第33-34页
        4.4.2 垂直分析第34-36页
    4.5 借壳上市后安通控股的财务能力分析第36-43页
        4.5.1 偿债能力分析第36-38页
        4.5.2 营运能力分析第38-40页
        4.5.3 盈利能力分析第40-41页
        4.5.4 成长能力分析第41-43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43-46页
    5.1 研究结论第43-44页
        5.1.1 提高品牌影响力第43页
        5.1.2 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第43页
        5.1.3 交易定价相对公允第43页
        5.1.4 保障股东利益第43-44页
    5.2 启示第44-46页
        5.2.1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第44页
        5.2.2 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第44页
        5.2.3 注入优质资产获取品牌效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作者简历第49-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动力定向增发效应研究
下一篇:可交换债券融资研究--以东旭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