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财务治理理论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2.2 财务治理有效性评价标准相关文献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本文的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3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2 公司治理理论与新三板公司财务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20-33页 |
2.1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 | 第20-22页 |
2.1.1 古典管家理论 | 第20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1.3 现代管家理论 | 第21页 |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1.5 总结与评述 | 第22页 |
2.2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2-23页 |
2.2.1 财务治理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2 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区别 | 第23页 |
2.3 新三板公司财务治理有效性的定义 | 第23页 |
2.4 新三板公司财务治理有效性评价标准之一—财务内部控制 | 第23-31页 |
2.4.1 重大项目决策合规性控制标准 | 第23-25页 |
2.4.2 重大采购合规性控制标准 | 第25-27页 |
2.4.3 重大投资合规性控制标准 | 第27-28页 |
2.4.4 对外担保合规性控制标准 | 第28-29页 |
2.4.5 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 | 第29-31页 |
2.5 新三板公司财务治理有效性评价标准之二—财务活动监督 | 第31-33页 |
2.5.1 监事会对财务活动监督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31页 |
2.5.2 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活动监督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2.5.3 独立董事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有效性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3 V公司财务治理状况概述 | 第33-38页 |
3.1 V公司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3.1.1 V公司简介 | 第33-34页 |
3.1.2 V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商业模式 | 第34页 |
3.1.3 V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34-36页 |
3.2 V公司财务治理现状 | 第36-38页 |
3.2.1 V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概述 | 第36页 |
3.2.2 V公司财务监督制度安排 | 第36-38页 |
4 V公司财务治理有效性案例分析 | 第38-50页 |
4.1 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 第38-48页 |
4.1.1 重大项目决策合规性案例分析 | 第38-40页 |
4.1.2 重大采购合规性案例分析 | 第40-42页 |
4.1.3 重大投资合规性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4.1.4 对外担保合规性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4.1.5 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分析 | 第45-48页 |
4.2 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效性分析 | 第48-50页 |
4.2.1 监事会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有效性分析 | 第48页 |
4.2.2 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有效性分析 | 第48-49页 |
4.2.3 独立董事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有效性分析 | 第49-50页 |
5 改进V公司财务治理的建议 | 第50-57页 |
5.1 财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第50-54页 |
5.1.1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 第50页 |
5.1.2 健全财务活动控制制度安排 | 第50-52页 |
5.1.3 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52-53页 |
5.1.4 加强公司财务信息沟通与传递 | 第53-54页 |
5.2 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改进建议 | 第54-56页 |
5.2.1 优化股权结构 | 第54-55页 |
5.2.2 加强监事会履行职务的保障 | 第55页 |
5.2.3 设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55-56页 |
5.2.4 建立内外结合的财务监督机制 | 第56页 |
5.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