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城市传播视域下空间媒介与城市可沟通性建构研究--以深圳绿道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0-13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创新第13-15页
        一、研究目的第13-15页
        二、研究创新第15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3页
    第一节 城市传播的空间研究路径第17-22页
        一、从空间转向到城市传播第17-18页
        二、城市传播的空间路径相关研究第18-22页
    第二节 城市传播中的空间媒介研究视角第22-26页
        一、城市空间作为媒介研究的起源第22-24页
        二、空间媒介相关研究第24-26页
    第三节 城市传播的可沟通城市研究视角第26-29页
        一、可沟通城市的起源第26-27页
        二、可沟通城市的相关研究第27-29页
    第四节 绿道概念及相关研究第29-33页
        一、绿道概念界定第29-30页
        二、绿道空间相关研究第30-33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33-39页
    第一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33-35页
        一、研究框架第33页
        二、研究方法第33-35页
    第二节 深圳绿道分析与样本选择第35-39页
        一、深圳绿道分析第35-37页
        二、样本选择第37-39页
第四章 样本绿道及市民使用描述第39-49页
    第一节 样本绿道空间描述第39-46页
        一、梅林绿道空间描述第39-41页
        二、深圳湾绿道空间描述第41-44页
        三、荔枝公园绿道空间描述第44-46页
    第二节 市民绿道使用描述第46-49页
第五章 深圳绿道作为空间媒介的传播功能分析第49-76页
    第一节 深圳绿道空间平台功能分析第49-56页
        一、连接自然与城市第50页
        二、科技介入空间第50-52页
        三、融合城市与人第52-56页
    第二节 深圳绿道空间的历史文化承载功能分析第56-62页
        一、承载城市记忆第56-58页
        二、传递城市意象第58-60页
        三、传承城市观念第60-62页
    第三节 深圳绿道空间的交往互动功能分析第62-70页
        一、空间嵌入日常生活第63-64页
        二、催生绿道文化第64-67页
        三、社群关系重构第67-70页
    第四节 深圳绿道空间的认同功能分析第70-76页
        一、深圳百公里案例分析第70-72页
        二、对内身份认同的构建第72-74页
        三、促成外来群体认同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第76-86页
    第一节 作为媒介与讯息的绿道空间第76-79页
        一、作为媒介的绿道空间第76页
        二、作为讯息的绿道空间第76-77页
        三、绿道空间赋权第77-79页
    第二节 空间媒介激活可沟通城市第79-86页
        一、从“线上”回归“线下”第79-80页
        二、从“零度化状态”回归日常生活第80-81页
        三、从原子社会到关系再造第81-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94页
致谢第94-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场馆类微信公众号营销现状与营销模式研究
下一篇:变现的困惑:国内报纸付费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