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产业优化方面 | 第11-14页 |
1.2.2 区域经济方面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海洋产业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2 海洋产业与蓝色产业 | 第20页 |
2.2 产业结构理论与方法 | 第20-24页 |
2.2.1 产业结构发展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2 偏离份额分析法 | 第22-23页 |
2.2.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3-24页 |
2.3 产业结构优化方法 | 第24-27页 |
2.3.1 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3.2 产业结构多目标规划优化 | 第25-27页 |
第3章 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8页 |
3.1 青岛市海洋产业构成现状 | 第27-31页 |
3.1.1 青岛市海洋产业构成 | 第27-28页 |
3.1.2 青岛市海洋产业链分析 | 第28-29页 |
3.1.3 海洋产业发展基础 | 第29-31页 |
3.2 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现状 | 第31-38页 |
3.2.1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 第31-33页 |
3.2.2 各细分产业现状 | 第33-35页 |
3.2.3 发展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3.2.4 产业地理分布现状 | 第36-37页 |
3.2.5 技术支持现状 | 第37-38页 |
第4章 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 第38-42页 |
4.1 青岛市海洋产业数据包络模型 | 第38-40页 |
4.1.1 参数界定 | 第38页 |
4.1.2 模型计算 | 第38-40页 |
4.2 海洋产业协调性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第5章 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及方向 | 第42-59页 |
5.1 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 第42页 |
5.2 优化原则 | 第42-43页 |
5.2.1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 第42页 |
5.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2-43页 |
5.2.3 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原则 | 第43页 |
5.3 优化目标及函数 | 第43-44页 |
5.3.1 经济增长最大化目标 | 第43页 |
5.3.2 能源消耗最低化 | 第43-44页 |
5.3.3 海洋环境污染最少化 | 第44页 |
5.4 约束条件及优化模型 | 第44-46页 |
5.5 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 第46-50页 |
5.5.1 模型参数的设定 | 第46-47页 |
5.5.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5.6 整体结构优化方向 | 第50-54页 |
5.7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 第54-59页 |
5.7.1 第一产业优化对策 | 第54页 |
5.7.2 第二产业优化对策 | 第54-56页 |
5.7.3 第三产业优化对策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9-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