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宋词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39页 |
第一节 清代宋词学的界定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清代宋词学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3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构想、内容与创新 | 第36-39页 |
第一章 清代宋词学的逻辑起点:尊体 | 第39-76页 |
第一节 小道说 | 第41-46页 |
第二节 承认小道的前提下尊体 | 第46-50页 |
第三节 词非小道 | 第50-76页 |
第二章 宋词地位论 | 第76-99页 |
第一节 宋词地位——词盛于宋 | 第76-80页 |
第二节 词盛于宋的表现 | 第80-94页 |
第三节 词非盛于宋 | 第94-99页 |
第三章 宋词词史论 | 第99-121页 |
第一节 宋词发展论 | 第99-108页 |
第二节 南北宋之争 | 第108-121页 |
第四章 宋词风格论 | 第121-153页 |
第一节 宋词风格流派划分 | 第121-136页 |
第二节 从风格看宋词的本色当行 | 第136-153页 |
第五章 宋词作家论 | 第153-215页 |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 | 第153-162页 |
第二节 柳永、周邦彦 | 第162-172页 |
第三节 苏轼、辛弃疾 | 第172-188页 |
第四节 姜夔、张炎 | 第188-198页 |
第五节 其他词人 | 第198-215页 |
第六章 清代宋词学的特点 | 第215-235页 |
第一节 朴学的影响 | 第215-225页 |
第二节 诗词评论合流 | 第225-232页 |
第三节 为清词创作问津 | 第232-235页 |
结语 | 第235-237页 |
参考文献 | 第237-24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48-250页 |
后记 | 第250-2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