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解释规则实证研究
摘要 | 第2-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4-25页 |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一章 条约解释的理论演变 | 第25-52页 |
第一节 主观解释论 | 第26-37页 |
一、普遍诠释学的理论 | 第27-29页 |
二、注释法学派的学说 | 第29-30页 |
三、格劳秀斯的观点及发展 | 第30-37页 |
第二节 客观解释论 | 第37-50页 |
一、诠释对象的理论发展 | 第37-39页 |
二、自由法学派的学说 | 第39-42页 |
三、贝克特的观点 | 第42-46页 |
四、条约解释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46-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二章 条约解释的基本规则 | 第52-125页 |
第一节 通常意义解释 | 第52-70页 |
一、“通常意义”的含义 | 第53-64页 |
二、“通常意义”的时间标准 | 第64-70页 |
第二节 上下文解释 | 第70-96页 |
一、“上下文”的含义及作用 | 第72-74页 |
二、“上下文”的形式 | 第74-86页 |
三、上下文解释规则 | 第86-96页 |
第三节 目的及宗旨解释 | 第96-109页 |
一、“目的及宗旨”的含义 | 第96-101页 |
二、“目的及宗旨”的特征 | 第101-102页 |
三、“目的及宗旨”的确定 | 第102-105页 |
四、目的及宗旨解释 | 第105-109页 |
第四节 善意解释 | 第109-121页 |
一、善意解释的含义 | 第110-115页 |
二、善意解释的要求 | 第115-116页 |
三、有效解释 | 第116-121页 |
小结 | 第121-125页 |
第三章 条约解释的辅助规则 | 第125-141页 |
第一节 条约解释辅助规则的基础问题 | 第125-128页 |
一、条约解释辅助规则的法律地位 | 第125-126页 |
二、条约解释辅助规则的适用条件 | 第126-128页 |
第二节 条约解释的补充资料 | 第128-139页 |
一、条约解释补充资料的特征 | 第130-133页 |
二、条约解释补充资料的范围 | 第133-139页 |
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四章 条约解释的语言规则 | 第141-163页 |
第一节 条约语言法律效力的取得 | 第143-148页 |
一、“作准”的涵义 | 第143-144页 |
二、“作准”的方式 | 第144-147页 |
三、“作准”的作用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条约语言的歧义消除 | 第148-161页 |
一、一般解释规则的适用 | 第148-156页 |
二、语言解释规则的适用 | 第156-161页 |
小结 | 第161-163页 |
结论 | 第163-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9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0-191页 |
后记 | 第191-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