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2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7-20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20-2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2-2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22-2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8-67页 |
2.1 制造业服务化 | 第28-48页 |
2.1.1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 第28-31页 |
2.1.2 制造业服务化的内外部驱动因素 | 第31-36页 |
2.1.3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 | 第36-46页 |
2.1.4 制造业服务化成功的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2.2 制度理论 | 第48-56页 |
2.2.1 制度理论的演化 | 第48-49页 |
2.2.2 制度的三大基础要素 | 第49-50页 |
2.2.3 制度压力 | 第50-55页 |
2.2.4 组织响应战略 | 第55-56页 |
2.3 组织身份导向 | 第56-67页 |
2.3.1 组织身份导向的演化 | 第56-58页 |
2.3.2 组织身份导向的概念 | 第58-61页 |
2.3.3 组织身份导向的内涵 | 第61-62页 |
2.3.4 组织身份导向与外部利益相关者 | 第62-67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67-80页 |
3.1 理论模型与概念界定 | 第67-70页 |
3.1.1 理论模型 | 第67-68页 |
3.1.2 概念界定 | 第68-70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70-80页 |
3.2.1 规范压力与制造商服务化的关系 | 第72-73页 |
3.2.2 模仿压力与制造商服务化的关系 | 第73-74页 |
3.2.3 强制压力与制造商服务化的关系 | 第74-75页 |
3.2.4 个体身份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75-77页 |
3.2.5 关系身份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77页 |
3.2.6 制造商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 第77-80页 |
第四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80-96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80-81页 |
4.1.1 问卷设计原则 | 第80-81页 |
4.1.2 问卷设计过程 | 第81页 |
4.2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 | 第81-84页 |
4.3 变量定义与测量 | 第84-90页 |
4.3.1 制造商服务化战略的测量 | 第84-85页 |
4.3.2 制度压力的测量 | 第85-87页 |
4.3.3 组织身份导向的测量 | 第87-89页 |
4.3.4 企业绩效的测量 | 第89页 |
4.3.5 控制变量的测量 | 第89-90页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0-92页 |
4.5 信度、效度分析 | 第92-96页 |
4.5.1 信度检验 | 第92-93页 |
4.5.2 效度分析 | 第93-96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假设检验 | 第96-110页 |
5.1 制度压力对制造商服务化战略的效应检验 | 第96-98页 |
5.1.1 规范压力对制造商服务化的影响 | 第96-97页 |
5.1.2 模仿压力对制造商服务化的影响 | 第97-98页 |
5.1.3 强制压力对制造商服务化的影响 | 第98页 |
5.2 组织身份导向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98-105页 |
5.2.1 个体身份导向对制度压力与制造商服务化关系的调节 | 第99-102页 |
5.2.2 关系身份导向对制度压力与制造商服务化关系的调节 | 第102-105页 |
5.3 制造商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效应检验 | 第105-109页 |
5.3.1 制造商服务化战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105页 |
5.3.2 制造商服务化战略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3 制度压力预测的制造商服务化战略对绩效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5.4 假设检验的总结归纳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6.2 理论贡献 | 第111-113页 |
6.3 实践意义 | 第113-114页 |
6.4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附录 | 第130-134页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