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5-32页 |
1.1 内生真菌概述 | 第15-19页 |
1.1.1 内生真菌研究的兴起 | 第15页 |
1.1.2 内生真菌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 第15-17页 |
1.1.3 内生真菌促进宿主植物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 | 第17-19页 |
1.2 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1.2.1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转运与同化概述 | 第19-20页 |
1.2.2 植物吸收硝酸盐的调控机制 | 第20-21页 |
1.2.3 植物吸收铵盐的调控机制 | 第21页 |
1.2.4 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调控机制 | 第21-22页 |
1.3 植物激素与植物氮素的相互调控 | 第22-30页 |
1.3.1 生长素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3-24页 |
1.3.2 细胞分裂素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4-25页 |
1.3.3 乙烯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5-26页 |
1.3.4 脱落酸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6-28页 |
1.3.5 赤霉素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8页 |
1.3.6 茉莉酸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8-29页 |
1.3.7 水杨酸与氮素交叉调控 | 第29-30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2 低氮条件下稻镰状瓶霉显著促进植物生长 | 第32-7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3页 |
2.1.1 实验材料、器材与方法 | 第32-34页 |
2.1.2 植物与稻镰状瓶霉的共培养 | 第34-35页 |
2.1.3 植物鲜重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2.1.4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6页 |
2.1.5 植物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2.1.6 真菌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的测定 | 第37页 |
2.1.7 植物和真菌总RNA提取、cDNA合成及qRT-PCR反应 | 第37-39页 |
2.1.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GFP侵染后的拟南芥根系 | 第39页 |
2.1.9 植物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2.1.10 本章所用引物 | 第40-4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3-66页 |
2.2.1 稻镰状瓶霉缓解拟南芥的低氮胁迫 | 第43-49页 |
2.2.2 稻镰状瓶霉缓解水稻和十字花科植物的低氮胁迫 | 第49-52页 |
2.2.3 稻镰状瓶霉提高拟南芥的内源氮含量以缓解其低氮胁迫 | 第52-62页 |
2.2.4 稻镰状瓶霉调控拟南芥的细胞分裂素和乙烯通路以缓解其低氮胁迫 | 第62-66页 |
2.3 讨论 | 第66-70页 |
2.3.1 稻镰状瓶霉可以缓解植物的逆境胁迫 | 第66-67页 |
2.3.2 内生真菌缓解低氮胁迫的主要机制 | 第67-69页 |
2.3.3 稻镰状瓶霉可应用于非菌根共生植物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