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汽车-两轮车交通事故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介绍 | 第17-18页 |
2.3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调查步骤 | 第18-26页 |
2.3.1 事故调查流程 | 第18页 |
2.3.2 事故现场勘查 | 第18-24页 |
2.3.3 事故停车场勘查 | 第24-25页 |
2.3.4 事故参与方人员调查 | 第25页 |
2.3.5 事故现场图绘制 | 第25-26页 |
2.3.6 录入数据库 | 第26页 |
2.4 宁波地区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统计分析 | 第26-31页 |
2.4.1 事故车辆类型分布 | 第27页 |
2.4.2 碰撞类型分布 | 第27-28页 |
2.4.3 事故时间分布 | 第28-29页 |
2.4.4 事故环境分布 | 第29页 |
2.4.5 人员损伤分布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深度事故研究的骑车人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数据与方法 | 第33-34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3.2.2 方法 | 第33-34页 |
3.3 逻辑回归模型 | 第34-36页 |
3.3.1 自变量设定 | 第34-35页 |
3.3.2 基础模型 | 第35-36页 |
3.3.3 有交互作用影响的模型 | 第36页 |
3.3.4 模型检验 | 第36页 |
3.4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 第36-40页 |
3.4.1 基础模型结果 | 第36-37页 |
3.4.2 有交互作用影响的模型结果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及骑车人损伤指标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事故再现软件PC -Crash介绍 | 第41-42页 |
4.3 骑车人损伤评价指标及耐受极限 | 第42-43页 |
4.3.1 头部 | 第42-43页 |
4.3.2 下肢 | 第43页 |
4.4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流程 | 第43-46页 |
4.5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验证分析 | 第46-51页 |
4.5.1 事故案例介绍 | 第46-47页 |
4.5.2 事故参与方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4.5.3 仿真计算 | 第48-49页 |
4.5.4 对比验证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汽车-两轮车典型事故中骑车人损伤研究 | 第52-66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典型案例仿真试验方案设计 | 第52-56页 |
5.2.1 影响因素设计 | 第52-55页 |
5.2.2 试验方案 | 第55-56页 |
5.3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5.3.1 不同事故车型及碰撞位置对骑车人损伤的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5.3.2 不同碰撞位置下事故车型对骑车人的损伤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5.3.3 不同碰撞车速下事故车型对骑车人的损伤影响分析 | 第61-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第74页 |